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黄河政治文明基因与新时代中国治理智慧探析/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0-10-20 15:08:18
则得福报,人行恶则得恶报,人的行为及结果皆由自取,因而要趋善避恶。诸子的天人思想在今天看来非常粗糙甚至鄙陋,但其影响却极其深远并绵延至今。历史地看,这种天人观也有其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道义价值,因为天人合德是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朴素认识的体现,是对真理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的初步探索,不可简单地因其带有迷信色彩(如“天人感应”)而加以抛弃。在构建现代治理哲学的过程中,对于诸子的天人思想要做到几个区分,即科学与哲学的区分、真理与道德的区分、政治与文化的区分、制度与习俗的区分,更加重视其哲学意义、道德意义、文化意义、习俗意义,将现代复杂性治理中的天理、国法、人情等因素融为一体,革除现代治理中纯粹技术理性、工具思维的弊病。此外,诸子思想对人性做了种种探索和解析,如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趋利避害论等。尽管马克思主义否定抽象的人性论,但进行国家治理必须立足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对人的行为动机进行深刻的探索和尽可能全面的把握,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因为国家治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和人组成的社会群体,缺少对人和人的群体特性的基本认识与把握,各种治理举措就有可能无的放矢、不得要领。在现代治理实践中,要重视治理哲学教化性与辩驳性的统一,保持治理哲学的发展活力。而诸子思想关于人性的各种假设与探索,对于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更加有效地应对社会阶层分化、思想多元、需求多样、价值多维等挑战,不断推进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精准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重视对黄河政治文明终极价值的返璞与反哺,推进民本思想与民主法治思想的有机融合
  国家治理的根本问题是国与民、政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如何看待、确立民的地位和价值决定了治理理论的先进与否、合法与否、有效与否。黄河政治文明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揭示了国家治理的终极价值,成为我国历代政治进步和治理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标杆。这种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力量的观点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等思想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这种民本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揭示了民众对于国家及其统治者的重要地位,指出国、君、官、民既相依相生、相辅相成,又彼此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民众很可敬、民众很可悯、民众很可畏,需要不断廓清利益关系、界定权责界限、化解矛盾冲突;指出立国之本在得民心、强国之本在得民力、治国之本在安民心,爱民是最大的仁政,是最高的天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亡天下。同时,对于为政如何养民、富民,为官如何爱民、安民,如何在注重民生、蓄积民产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培育善风良俗等,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和可资借鉴的操作方法。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一方面,应该对民本思想的终极价值观返璞归真,深刻总结其历史价值、充分发掘和转化其现代应用价值,自觉进行继承、发扬、运用,充分体现黄河文明优良政治基因的一脉相承性,增强现代治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真正彰显现代治理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另一方面,民本思想毕竟是在古代国家和社会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