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新大同论——中华文明视野下的世界大同论/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2-07-13 16:33:24
资本为中心”,“共同富裕”的结果显然超越了“两极分化”的状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义显然超越了“理性人”和“经济人”假设的鄙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定位显然超越了“个体优先”“个体本位”的价值定位。因此,如果说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仍然必须更广泛并且更深入地推动其现代化进程,那么,这一进程同时也将更多地呈现出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并且更经常地将这种可能性转为现实性。然而,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坚持胸怀天下出发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尽管与中国历史上的“天下观”一脉相承,却不同于传统的“天下观”。因为在传统“天下观”的视界中,只有“天下”而没有“世界”。如何真正站在世界史的角度,而不是仅仅站在地域史的角度,研究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是我们在新时代必须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我们要为站起来而觉醒,也要为强起来而觉醒。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民族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今天,带着深邃的历史视角和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复兴不仅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赛道上的赶超,更是一个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兼收并蓄的气度;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更是一个民族文明观的自信表达。这一刻,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胸襟,为各国携手应对风险挑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促使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面对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代表着世界发展潮流,是对西方中心、主客二分、文明冲突、依附发展和赢者通吃等不文明、不合理思维与规则的批判和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体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体包括价值共同体、行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三个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本质内涵,就是彼此相依、和谐共处。要扭转重西方轻东方的“西方中心”观念,实现从“西方中心”到全球视野的结构转向,我们既要重视同质性研究,也要重视异质性研究,在跨文化研究中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共同体建设需要共建共治共享,而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前提是坚持共识,所以,价值共同体建设是关键,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必须不懈追求、坚决维护。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本质就是为世界谋大同,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精髓,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未来的全球共识,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设中华民族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