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黄河文明优良政治基因探奥/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0-08-06 10:30:04
终极价值和进步趋势。这是黄河政治文明能够创造我国古代辉煌政治成就的核心密码,也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能够与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的重要依据,更是黄河政治文明的优良基因能够在新时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原生智慧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
  
  二、大一统的国家观
  
  “大一统”理念是黄河文明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单纯从概念来说,“大一统”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开篇载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春秋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5]鉴于《春秋》本身体现的就是微言大义,所以对于《春秋公羊传》中的“大一统”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并且不断演变、丰富和发展。但从思想认识的发展脉络来看,“大”的含义是尊崇和遵从,“一”乃是一致、一体和统一,“统”则是本始或本体,即由西周文王和武王、周公创始的分封制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礼乐教化规则。所谓“大一统”理念,初始含义是要求各诸侯国尊崇由周文王开创的西周礼乐文明,遵从周朝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天下有道局面,结束“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天下无道局面。总体而言,“大一统”主要包括正统、道统和治统三种含义。从正统来说,炎黄两个部族先后兴盛于黄河流域,炎帝为神农氏,黄帝为轩辕氏。“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3]3其后,以融合后的炎黄部族为核心,历经颛顼、帝喾、尧、舜、禹、夏、商、周,形成华夏民族,直至此后数千年的多次民族大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从道统来说,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孔子形成儒家学派,传至子思、孟子。撇开思想上的门户之见,发端于黄河流域的思想文化以儒家为主体,儒、道、法、墨、名、兵等诸子百家,乃至后来来自域外的释家,相互争鸣融合,最终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治统来说,主要指国家疆域和领土的统一,以及中央王朝绝对的领导权威。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乃至上古的部落制统治形态,都强调周边区域对中央王权的尊崇、服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必须予以征讨。西汉宣帝时,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给朝廷的上疏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疏云:“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6]2264另外,黄河政治文明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也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尤其
[1][2][3][4][5][6][7][8][9][10][11][12][13][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