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黄河政治文明的历史局限因素蠡探/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0-09-02 13:04:00
倡导以仁义和礼乐之治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崇尚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圣人。但是,同时期的道家则对儒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颠覆。老子认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1]142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 绳而弃规矩, 工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2]161-162从尊崇无为的道家的经典话语中,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其思想的暴力和戾气。而以“温良恭俭让”作为行为准则的儒家,对于其他学派也表现得十分刻薄。如,孟子对墨家和杨朱学说就不惜采取谩骂的态度:“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3]不仅各家之间不寻求和遵守基本一致的学术争鸣逻辑,而且从根本上就否定存在这种逻辑。如,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2]25-26尤其可怕的是,各个学派在争鸣的过程中,往往不惜放弃自身的思想独立性而投靠现实的权势,从而取得竞争的优势,甚至不惜利用行政权力来对竞争对手采取肉体消灭的方式。《荀子》载:“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4]587-588此外,荀子还专门写了《非十二子》的篇章,对它嚣、魏牟、陈仲、史鳅、墨翟、宋、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十二位学者进行了缺乏学术平等的批评甚至贬低,显示出唯我独尊的思想倾向。总之,在黄河政治文明的各家思想中都有一种独尊意识、独霸作风,缺少平等的学术交流、学术争鸣的规则和精神,深含着一种不共戴天的仇恨情结,不注重相互借鉴,只企图将对方完全毁灭而后快,使黄河政治文明的思想体系支离破碎,缺乏科学精神的支撑和强大的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