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黄河政治文明的历史局限因素蠡探/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0-09-02 13:04:00
乎寻常地强调政治与道德超循环,政治道德规范高度体系化、完善化,并没有带来合乎期待的政治清明的道德结果和保持官僚队伍较高的道德水平,反而是总体上呈现出长时期的政治黑暗和统治阶层乃至整个官僚队伍的政治道德沦丧。分析其根源,就是政治道德脱离具体的行为情境,是外在于政治主体、政治环境、政治实践的抽象理想设计,政治道德缺少政治支持、法律保障和行政支撑,先天地具有知行分离、难以落实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从政治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来看,存在文化立场与政治立场的张力与冲突。黄河文明政治道德的基本价值如仁、公、正、明、勤、廉、智、勇等,尽管最早来源于关于三皇五帝、文武周公等的思想和实践的记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统治集团内在的道德需求和体悟,反映了统治阶级维护长远统治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利益,但是,这些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通过统治集团之外、起码是处于统治集团边缘的思想家、学者、知识分子等假托政治集团灵魂人物的言行塑造出来的,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文化立场,而不是统治集团最直接、最本能的政治立场,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张力和内在冲突,其目的尽管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但实际上却限制了统治集团的特殊利益,客观上会受到他们的本能的排斥和蓄意践踏,导致政治道德往往流于文本化、形式化、空幻化,难以转化为道德实践。二是从政治道德的标准来看,存在政治道德理想与政治道德现实的张力与冲突。道德应该具有超越性,发挥人心向善的引领作用,但这种超越又不能高不可攀,否则就会导致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脱离,使道德理念、道德标准令人生畏乃至令人生厌,在道德实践中难以坚守、难以实施,成为虚伪的、空洞的、无效的道德说教,使人们产生逆反心理。总体而言,黄河文明政治道德主要是由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13]867阐发、提炼而来,“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13]865,倡导当政者、为政者要成为圣人君子,其用心之良苦令人感奋、令人向往,但同时又过于理想化,迂阔而不切实际,不仅世人难以企及,连其倡导者自身都感觉难以做到。如,孔子就感叹道:“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3]847“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13]851道德标准过于理想化,缺少道德践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必然导致道德主体行为上自暴自弃、言高行卑,或者仅仅是坐而论道,只用来要求别人,却不用来约束自己。三是从政治道德的内容来看,对统治集团的道德要求和期待主要是基于被统治者或者是非当政者的底线利益和权利不受侵害而提出的,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和全社会对统治集团的道德定位,而不是统治集团主动的道德自觉,存在民间立场与官方立场的张力与冲突。在专制政治条件下,民间社会对于统治集团的道德约束缺少合法、规范、有力、有效的程序和途径,官方立场可以轻易地冲决民间立场设定的道德防线,使政治道德名存实亡,得不到有效的遵守。总体来讲,黄河文明“成圣成贤”的政治道德观标准很高、境界很高,具有崇高的道义价值和永恒的人类共同价值,但由于其典型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