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领导技术的领导力价值解析——基于领导实践历史、现实和发展趋势的视角/聂世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聂世军 日期:2017-10-13 16:29:19
礼乐之治;法家领导技术主张以刑去刑、以暴止暴,法、术、势结合;道家领导技术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兵家领导技术主张以有道伐无道、因势利导、出奇制胜;其他如墨家、名家、阴阳家等流派也都衍生出各自的领导技术,各家思想的领导技术又相互融会贯通,从秦汉以后逐步定型为阳儒阴法、诸家思想杂糅的领导技术格局。这种领导技术体系历经各个朝代领导实践的砥砺、发展、提升,造就了我们这个广地域、多民族国家历经内忧外患而始终不断融合发展的大一统局面,并且使古代中国在近代以前一直保持着经济和文化的领先地位。这种特性的领导技术到明清时,在专制社会条件下发展的严密精巧程度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这种领导技术也具有严重的缺陷:一是政治上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专制为宗旨的,德政思想没有合乎现代政治趋势发展成为民主政体;二是法制思想只强调其治民安民和维护国家既定秩序的工具价值,其本身却不支持和保障民众的权利本体地位,缺少对权力和当权者的根本制约,传统人治自身难以实现向现代法治转型;三是文化和意识形态高度固化、自我强化,视科学为异端、视技术为淫巧、视商品经济为洪水猛兽,内在抑制了我国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形象地说,我国传统领导技术如同风筝制作工艺,尽管有其精密精巧之处,但由于缺少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仍制造不出现代飞行器。正是由于这些缺陷,当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碰撞时,这种领导技术的落后性就瞬间暴露出来了,以至于自视为天朝上国的清朝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挑战时手足无措、进退失据,也未能像东方近邻日本那样及时进行现代转型,不仅丧权辱国,而且最终丧失了统治地位。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就是领导技术的现代转型、发展和提升过程。尤其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为先导,以重视科学技术为发端,引领了整个领导技术的变革。党的领导思想逐步摆脱了“政治挂帅”这种带有典型传统伦理政治色彩和极“左”倾向的领导模式,更加突出领导工作的技术性和实效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党逐步形成和确立并始终坚持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世界潮流的基本路线。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从理论逻辑来分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发展经济最具活力的因素;领导关系是关键的生产关系,领导方式又是核心的上层建筑,二者必然地体现着科学技术的价值和特征,实质上也必然展现领导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一个高度讲究经济规律和效率的工作,领导好经济工作,必须具备技术的思维和素养,必须突出领导技术的作用。与党的基本路线相适应,党的组织路线提出了干部“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难
[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