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7-04-27 15:14:34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完善党的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生命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发布和实施,给全面从严治党再添制度砝码、再加制度利器,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制度建党思想有了贯彻落实的坚强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鲜明提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写入条例之中,不仅强调了加强监督的重要性,而且切中了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中监督乏力的严峻现实,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彰显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科学的路径选择。
  关于全面加强党内监督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一些模糊和不正确认识。在他们看来,信任和监督是相互对立的。他们认为,干部都是组织培养和选拔的,因为信任才委以重任,既然是信任,就不必刻意强调和实施监督,监督不仅容易干扰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容易伤感情,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同级监督是不配合,下级监督是不听话,群众监督是不服从。这些不正确认识容易使他们对监督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我们亟须深刻辨析信任和监督的关系,廓清对监督的认识误区。我们认为,只有充分运用党内监督这个法宝,正确处理监督和信任的关系,破解信任与监督的“二难”悖论,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安心干事创业。我们坚信,把加强党内监督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一方面,组织上要加大监督力度,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理解监督、接受监督,进而欢迎监督。
  
  一、没有监督的信任是放任,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用人信条。关心同志、信任同志,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着近8800万名党员、440万个党组织的大党。对于这样一个大党来说,权力的行使不能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否则,管党治党就成了没有制度保障的“人治”。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信任而对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放松监督甚至放弃监督。这一点要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尤其要成为领导干部的心理常识,从而在心底消除对信任的误解、对监督的抵制和排斥。
  (一)信任和监督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偏废
  信任是人民、党组织和上级对一个干部政治上的放心、品质上的认同、能力上的肯定和情感上的亲和,是一种值得干部倍加珍惜的资源,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是干部开展工作的无限动力。监督是一种防止权力滥用、防止干部心理蜕变、约束不当行为的措施,是一种遏制人性之恶的机制。监督是信任的前提,信任是监督的结果,只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才能保证我们党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依规依法行使权力,在宪法和法律规定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