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7-04-27 15:14:34
,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桓公曰:“善。”(《管子?小匡第二十》)正是由于齐桓公与管仲和其他贤臣之间形成了既相互信任又相互监督的健康关系,君臣际遇,风云际会,从而成就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丰功伟绩。
信任和监督并存共促、相互融合。监督表面上是约束,实质上却是爱护,不但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要求,也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是保障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制度;主动接受监督,是领导者取得信任、保障自身安全的人生智慧。在这个意义上,监督表面上是约束,实质上是爱护。有人认为,自己遵纪守法、光明磊落,组织却要不断监督,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不信任。这显然是对党内监督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实质理解不透。组织对你的信任是一种肯定,是动力,但你本人没有理由回避监督、拒绝监督。如果你回避监督、拒绝监督,那么,信任就从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因为这时的信任成了保护伞、保险箱。相反,监督不仅不是不信任,而且正是出于对干部的最大爱护。权力不受监督,任性妄为,必然害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这个道理,认为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于是极力逃避监督,做“自由人”。事实证明,一个人一旦发展到了“上级管不到,本级管不好,下级管不了”时,离危险也就不远了。而脱离监督的信任是靠不住的,因为侥幸往往是不幸的开始。因此,从表面上看,监督让领导干部难堪,下不了台,但从长远来说,恰恰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大爱护。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充分认识党内监督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处理信任和监督的关系,学会自觉在监督下工作,而不是拒绝监督、回避监督、逃避监督。在这个意义上,监督是约束,也是爱护。
(二)信任有余,监督不足,容易导致腐败丛生、信任受损
用权受监督,这是现代政党权力运行的普遍法则。信任是一种情感,监督是一种制度。只有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时刻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监督执政党,才能在制度建设上形成一种“闭环”。信任是一种自律,监督是他律,是一种制度作用。信任和监督的关系体现的正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体现的是一种底线思维。如果只讲信任,只讲你好我好大家好,责任就会被虚化,加强党内监督就会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绝对不能因为信任而放松,甚至放弃监督。失去监督的信任是一种放任。
党员领导干部手里有的是一份领导权力,但是肩上更担负着一份责任,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权力行使是否合法、合规、合情、合理,责任的担当是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仅要靠觉悟和自身政治素质,根本上还要靠科学合理而又严密完善的监督制度机制,以明确权责关系,对权力的获得、运行及运行的结果进行必要的管理、制约和监督,使权力在正常范围内和正确轨道上运行。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信任有余,而有力、有效的监督不足,监督乏力的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