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7-04-27 15:14:34
政绩和贡献不是免责的丹书铁券,越是能力突出、政绩显著,越是位高权重、声望熏蒸,越应该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自觉,以更高的标准严以律己,以接受监督增强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信任。
二、改进和创新监督制度机制,让监督的利剑刺入腐败的每一个细胞
处理好信任和监督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前提,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是保障。我们要进一步改进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让监督的扫描仪探测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监督的利剑刺入腐败的每一个细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在监督下工作,让党的事业在人民的信任和监督下顺利推进。
(一)创新监督思维,打破不合时宜的思想禁锢,使党员干部由被动接受监督转变为主动欢迎监督
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虽然对信任和监督的关系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也认清了缺乏监督的危害,但要真正接受监督、实施监督,还面临诸多心理和机制的障碍。比如:面对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等的各种请托,放不下交情和面子,以致会有意规避监督,实施暗箱操作;在公开的场合接受监督比较容易,但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不到的地方,在有个人操作余地和空间的条件下,会存有侥幸心理,依托关系网、人情网等逃避监督;在对自己开展监督时能够坦然接受,但在对班子其他成员开展监督时,碍于同事之间的情面或者怕被人认为是闹不团结而存有顾虑心理,不敢坚持原则实施监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创新监督思维,打破各种可能影响正常监督的思想禁锢,用创新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监督。要真切地认识到:监督可以消除彼此的隔阂,促进理解和信任,使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有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有权力必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这个保护不仅是针对自身,而且是针对他人。一些官员落马之后在狱中忏悔时经常会说:“如果当初有人提醒我、监督我,我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可见,接受监督不仅自己需要,别人也需要。即使当初他可能意识不到别人监督的作用,不接受别人的监督甚至抵触、排斥别人的监督,但最终会醒悟过来。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就曾深深忏悔说:“过去是信任就没监督,一提要有人监督,就觉得组织对我不信任、领导对我不信任。其实有人监督、有人看是福,没人看、没人想看、没人敢看是祸。”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深入地开展自我监督,还要敢于监督别人,敢于对班子成员、对领导说真话,指出其问题,提醒其注意。领导者也要摆正自身位置,支持监督、鼓励监督、欢迎监督,为监督创造条件。善待监督,善用监督,必能实现监督与治理、监督与领导的良性互动。当广大党员干部都能抛弃不合时宜的错误观念,公正、理性地看待监督,大胆广泛地开展监督,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时,良性的监督必然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必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蓬勃发展。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就要求广大干部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当遇到有人告状时,要冷静思考,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发火”。要深刻认识到:监督就在身边,自律应该有始有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