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7-04-27 15:14:34
的范围内活动。对于任何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来说,信任都不具有绝对性,权力必须接受监督,但监督也应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缺乏监督,信任就会变成放任,成为没有任何约束的纵容;缺乏信任,监督就会变成对立甚至对抗,影响效率和发展。信任和监督,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人为割裂,不可片面强调。
  受传统思想认识的影响,人们普遍的思维定式是:监督就是要“找事”,就说明你“有事”,“没事”就不需要监督。因此,人们不仅对他人的监督存在抵触心理,抱有自然的敌对情绪,对监督他人更不习惯,认为监督他人就是与他人作对,就是要结冤家、找对头。如果不能消除人们对监督的这种错误认识,那建立再多的监督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深刻辨析信任和监督的关系,让人们切实认识到,监督不是对他人的伤害,而是对他人的关爱;有权力的地方必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是阻止贪腐的防火墙,是最好的防腐剂,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自我监督是保护自身,监督他人是保护他人;监督不是闹不团结,而是为了更好地团结;接受监督,不仅自己需要,别人也需要;不仅要开展自我监督,还要敢于监督别人,指出其问题,提醒其注意;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监督面前没有特殊群体;监督没有豁免权;监督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开展监督人人有责……正如古代哲人所说:“智者以法护身,愚者以身试法。”监督做得越好,制度的笼子扎得越紧,人们对权力的信任度就越高,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度就越高,对党的信任度就越高。
  对于我国历来强调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经验之谈,在实施现代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进行辩证分析和运用。事实上,这个有关信任的格言只有相对的合理性和特定的使用背景,从来也没有作为绝对的律令来施行。比如,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是历史上上级信任下级的典范,齐桓公对管仲不仅冰释前嫌,委以国相的要职和富可敌国的俸禄,还尊称其为仲父,信任可谓无以复加。但是,从理论典籍记载来看,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也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有力掌控、有效监督的基础之上的,绝对不是完全放任、信马由缰。对这一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非常生动的描述:齐桓公准备确立管仲的尊贵地位,命令群臣说:“我准备立管仲为仲父,赞成的进门后站在左边,不赞成的进门后站在右边。”大臣东郭牙却站在门中间。齐桓公说:“我要立管仲为仲父,下令说‘赞成的站左边,不赞成的站右边’,你站在门中间是什么意思?”东郭牙说:“凭管仲的智慧,能够谋取天下吗?”齐桓公说:“能。”东郭牙说:“凭他的果断,是敢于干大事的吧?”齐桓公说:“是。”东郭牙说:“如果他的智慧足以谋取天下,果断足以干成大事,您因而就把国家权力全部交给了他,令其凭借您的权势来治理齐国,您难道没危险吗?”齐桓公说:“说得对。”于是命令隰朋治理朝廷内部的事务,管仲治理朝廷外部的事务,以便使他们相互制约。后来,管仲主动举贤荐能,自觉接受其他贤才的协作与监督。他对齐桓公说:“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词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相当于今外交部部长)。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