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计划行为理论视域下领导干部“技术性躺赢”行为探析/高 静 廖小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高 静 廖小丹 日期:2025-08-22 09:40:22
中都在喊“我想躺平”,呈现出反内卷的群像。如果说“躺平”反映的是社会群体反内卷化的宣泄方式和无奈之举,是对社会内卷高压的消极抵抗,是非理性竞争中的一种非理性选择行为,那么,“躺赢”则是社会群体对内卷化的积极反对,是一种研究“如何躺着也能赢得竞争”的理性行为,体现了对传统“奋斗—成功”模式的抛弃。
  从参与竞争角度来看,“躺平”与“躺赢”相反相成。在白炽化的竞争氛围下,各类“成功学”标签引发了社会群体的理想与现实冲突,放大了“奋斗无意义”的社会心态,进一步加剧了部分社会群体自我防卫的模式重建。对于“躺平者”而言,无论是不满当下内卷处境的生活型“躺平者”,还是对现实世界整体不满的价值型“躺平者”,都旨在从自己出发,调适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将自己从竞争中解放出来,被动或主动地让自己脱身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9]由此观之,“躺平”包含了远离竞争的语义。然而,对于“躺赢者”而言,则是以“躺”的姿态投身于竞争中,不再遵循传统的“奋斗→成功”模式和“优胜劣汰”的竞争逻辑,而是以一种“躺”的方式突破内卷重围,实现“赢”的竞争目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理性行为,“躺赢”包含了“赢得竞争”的内涵。但同时需看到,“躺赢”是以“躺平”为前提,是“虚假躺平者”的目标。由此可见,“躺平”与“躺赢”虽然仅一字之差,却是两种完全相反的竞争态度。
  从“躺赢”与“技术”的关系来看,二者相辅相成。在竞争氛围中,如果只是靠“躺”的姿势,毫无疑问无法实现“赢”的目标,这本质上与“躺平”没有区别。只有在“怎么躺”“如何躺”上下功夫,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技术性操作,才有可能实现“赢”的竞争目标。回归到技术本身来看,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能够切实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然而,随着技术与社会、资本的深度嵌合,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结合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海德格尔提出的“现代技术对人的异化”的观点、威廉?莱斯提出的“技术异化思想”和韩炳哲的“倦怠社会”理论可知,在资本与技术结合所驱动的现代化社会中,现代人的技术崇拜、速度崇拜、功绩主义无不将人从“人的本质”中剥离开,使人沦为技术、速度和功绩的附庸。在这种人的本质异化下,技术不仅仅是人们“躺赢”的工具,更会将人的本质归结为技术的获取和拥有,从而使人丧失真正的本质。
  “技术性躺赢”的词义组成,符合语义逻辑和现实界定。从词汇学上讲,“技术性躺赢”是在“躺赢”一词的基础上冠以“技术性”进行限定的复合性名词。“技术性”一词在学术研究中多用于限定语境中,如法律中的技术性规范、中美贸易的技术性壁垒、基层治理中的技术性难题等。在行政管理领域,“技术性”多用于描述“技术性撒手政府”“技术性摆设平台”及“技术性躺平职员”等现象。在这些语境中,“技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