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计划行为理论视域下领导干部“技术性躺赢”行为探析/高 静 廖小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高 静 廖小丹 日期:2025-08-22 09:40:22
会诱发领导干部的“躺赢”追求,致使“为官不为”和“为官乱为”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及时从主观规范上营造良性竞争的干部生态,防止政治系统内部的生态危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这无疑为我们营造良性竞争的干部生态提供了实践要求和基本遵循。一是要科学建立领导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领导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干不好怎么办”,明确底线和边界,从而确保领导干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一方面,要将干部的成长和晋升与业绩和能力挂钩,充分保障“能者上、优者奖”;另一方面,要对“躺平式干部”的技术性手段进行精准识别,认清“假为、乱为、反为、不为”等行为的本质,切实做到“庸者下、劣者汰”。三是要实行全过程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在政治监督上,要在推动“两个维护”落实中把好政治关,防范政治风险;在选任监督上,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形成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风气;在日常监督上,要延伸监督触角、凝聚监督合力,严肃查处“躺平式干部”的不为、乱为行为,让领导干部在全过程监督中“不能躺”。
  (三)知觉行为控制层面:完善考评机制,破除“唯结果论”
  政绩考核是干部工作评价的风向标,是选人用人的“度量衡”,考评机制越精准,领导干部进行技术性操作的空间就越小,领导干部对“技术性躺赢”行为的可操控性就越低。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让领导干部在精准的考评导向中“不敢躺”。首先,改善政绩考评方式,坚持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和价值导向相结合,确保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导向精准,破除“唯结果论”,使考核目的由结果导向向过程控制和价值引领转变,防止痕迹管理走向反面,坚决抵制“躺平式干部”以“迹”为“绩”的形式主义,引导“躺平式干部”回归“奋斗→成功”模式。其次,建立分类分区的政绩考评指标体系,增强政绩考评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合理设置可衡量、可比较、能定责、可追责的考核指标,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把“显绩”与“潜绩”、“浅绩”与“实绩”区分开来,在考评体系中区分优良中差,全面准确地反映考核对象的情况,倒逼“躺平式干部”履职尽责。再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实现干部考核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各级党委及其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承担起领导、组织、监督、考评干部的主体责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干部考评队伍,将群众评议以及人大、政协、专业评估机构和专家队伍的意见纳入干部绩效考评,让“躺平式干部”在多维度、广视角、全方位的考察中“不敢躺”。
  
  参考文献:
  [1]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1-122.
  [2]牛新权.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图书营销传播策略探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8):38-43.
  [3]AJZEN I.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M].Be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