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3期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机制内涵探究与运行优化/石东伟 洪向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石东伟 洪向华
日期:2025-09-16 09:51:05
【摘 要】乡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的根基所在,同时也是其实践体现场所。党的领导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也同样体现在乡村实践中。党对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动员机制、协调机制、整合机制和监督机制来实现的,这四项机制分别为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提供了主体保障、秩序保障、效能保障和落实保障。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机制运行分别面临意识缺失、基础条件欠缺、自主性缺失和文化支撑不足的挑战,需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民主意识培育、完善乡村社会的基础条件、提升村级党组织的自主性、培育乡村民主文化来优化党的领导机制的运行。 【关 键 词】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乡村治理;基层民主
【作者简介】石东伟(1988— ),男,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政治学理论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洪向华(1970— ),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前沿。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乡村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BZZ013)
【中图分类号】C933;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5)03-0135-08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形式,既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新发展,也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既是对西式民主的超越,又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1]乡村处于国家治理的一线,也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直接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否在乡村得以实现,不仅事关乡村自身贯彻落实,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民主获得感,更关涉我国民主制度优势能否体现。因此,要大力发展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那么,该如何发展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呢?
现有关于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研究主要是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技术增效”的路径来开展的。“自上而下”的路径强调国家力量对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国家审计”[2]和“法治化”[3]的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路径。“自下而上”的路径强调乡村内生民主培育的重要性,学者们提出了“主体建设”[4]和“村民自治”[5]的路径。“技术增效”的路径强调运用数字技术来提升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学者们围绕“数字赋能”[6]和“智慧化建设”[7]进行了研究。
现有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在我国,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贯穿其发展过程,指引前进方向,推动民主实践。[8]同时,党的领导还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真实性、广泛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9]因此,上述三种研究路径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从现有研究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