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机制内涵探究与运行优化/石东伟 洪向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石东伟 洪向华 日期:2025-09-16 09:51:05
进步,抖音等各种网络媒体平台蓬勃发展,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同时能做到大面积、低成本、便捷性地宣传覆盖,因此,村级党组织要利用好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培育乡村民主文化,使村民能够树立理性、客观的民主理念,增强监督权利意识。三是注重运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开展文化活动是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公共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不断丰富文体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引导村民树立起民主观念和理性精神,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引导村民增强参与意识,锻炼民主参与能力,以此来培育乡村的民主文化。
  五、结论
  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这一理论判断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领域最大的共识。但宏观的理论仍需微观的观察和论证作为支撑。乡村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运用的活跃场所,为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微观观察视角。
  党对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和推动体现为政党与社会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动员机制、协调机制、整合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与社会进行互动,分别能为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主体保障、秩序保障、效能保障和落实保障。动员机制和监督机制的运用确保了主体的全方位参与,并为客体的全覆盖和程序的全链条提供保障,是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作用的体现。协调机制确保了民主运行的有序性,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规制作用的体现。整合机制保障了民主的效能性,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民主治理功能的体现。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上述四项党的领导机制分别面临意识缺失、基础条件欠缺、自主性缺失和文化支撑不足的挑战,影响了党的领导作用发挥,也影响了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效果,因此,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民主意识培育、完善乡村社会的基础条件、提升村级党组织的自主性、培育乡村民主文化等举措来优化党的领导机制的运行,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2]王海兵,於铃蒨.国家审计推进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22(23):118-122.
  [3]朱超然,夏新华.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乡村治理的法治进路[J].河北法学,2023,41(12):98-117.
  [4]李燕,程恩富,张国献.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制约与化解路径[J].东南学术,2023(6):22-31.
  [5]蒯正明.村(居)民自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23(2):19-25.
  [6]胡锦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J].青海社会科学,2023(4):148-153.
  [7]李燕.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智慧化路径解析[J].领导科学,2023(5):128-132.
  [8]蔡文成.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7(7):38-48,106.
  [9]王红艳.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J].探索,2022(3):61-72.
  [10]佟德志,王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素与结构[J].探索,2022(3):42-49,2.
  [11]刘建军,张远.论全过程人民民主[J].社会政策研究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