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机制内涵探究与运行优化/石东伟 洪向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石东伟 洪向华 日期:2025-09-16 09:51:05
件而言,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5]在当前,一些农村因自然禀赋较差或政策支持不足,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甚至个别村庄还存在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村级党组织缺乏必要的协调资源,日常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忽略协调村民关系,甚至因利益与村民发生纠纷。其次,就社会条件而言,农村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血脉延续和亲缘结合的特征,因而形成了天然的家族共同体,即宗族。虽然“乡村民主治理与社会资本紧密相关。社会资本增加,则表明乡村民主治理的可能性增大”[16],宗族的存在有助于提升其内部的社会资本,但对于整个乡村治理而言,宗族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性。受宗族的影响,在乡村民主实践当中,村民往往以亲疏远近作为判断依据,而非依据是非标准,这就会加大协调机制运行的难度。因此,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欠缺造成了协调机制的运行困难。
  (三)整合机制面临自主性缺失的挑战
  村级党组织是乡村事务的领导力量,负责推动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乡村“一肩挑”的推行,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但同时,村级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中的一环,势必要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在当前“乡政村治”格局下,政府科层制的任务传导机制延伸到农村社会,村级党组织往往更多扮演执行上级意志的角色,这虽然有助于贯彻上级治理意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党组织自主性的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村级党组织有时候为了完成上级工作任务,不得不有选择性地开展民主,导致全链条民主推行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影响了整合机制运行的效率。比如,在民主决策方面,一些乡镇利用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过度干预村庄事务,直接决定本应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村民共同决策的事务,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只能沉默顺从,放弃自身的民主决策权利。在民主监督方面,乡镇和村级党组织往往会结成责任共同体,这就容易导致二者之间发生共谋行为,甚至构建起利益共同体,打破村民民主监督平衡。村级党组织也会丧失推动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对村民所反映的问题不去回应或敷衍了事,使乡村民主监督效力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治理资源和力量就不能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之下经过民主程序实现最优配置,影响了治理效能。
  (四)监督机制面临文化支撑不足的挑战
  “政治文化直接影响到人们政治行为的方式、政治活动的性质、政治过程的方向、政治结构的模式、政治社会的稳定、政治变革的进程、政治生活的优劣。”[17]监督作为一种政治活动,同样也需要民主政治文化作为支撑,以提高监督成效。由于我国具有长期封建王朝的统治历史,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诸如“忠君”“上尊下卑”的“臣民文化”,这种“臣民文化”往往以统治者为中心,并被用作巩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关系的政治手段。近代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这种文化的作用虽在逐渐减弱,但由于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有一定的独立性,且其发展往往滞后于政治体系的变革,因此,在乡村领域,村民在无形之中仍会受到传统“臣民文化”的影响。然而,在党领导全过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