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机制内涵探究与运行优化/石东伟 洪向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石东伟 洪向华 日期:2025-09-16 09:51:05
与的精细化管理。村级党组织通过把握村民流动的季节性、阶段性特点,根据乡村所划分的网格,对村民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明确责任人,利用数字工具,加强与网格内村民的联系,使协调机制的运行具备良好的制度基础。
  (三)提升村级党组织的自主性
  一些地方的基层政府对乡村事务过度干预,压制了村级党组织对整合机制的运用。要矫正这一现象,必须明确乡镇与乡村社会的权责边界,规范乡镇权力的运行,避免权力越界压制村级党组织的自主性,影响整合机制的运转。
  首先,乡镇要树立规范用权的理念。从根本上来讲,公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这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导向完全一致。在实践中,乡镇压制村级党组织自主性、妨碍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原因就在于权力运用偏离初衷。因此,乡镇应密切关注群众利益,注重对群众关切的回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自上而下的权力运用与自下而上的民主诉求相耦合,为村级党组织运用协调机制提供自主性空间。
  其次,要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规范。要完善权责配置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从制度上为乡村设置科学合理的权责体系,划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权力、责任边界,进一步细化权力运行的各项程序,从源头上预防权责异化风险,防止因权责不明造成村级自主性丧失。同时,在权力运行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权力清单理顺乡、村关系,改变二者权责不对等的情况,为协调机制运行营造良好的权力环境。
  再次,在权力运行环节,要发挥村民对权力运行进行评价监督的作用。要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互动,建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体系,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村民对乡村治理的反映,并据此来对乡村党员干部进行奖惩,从而使其树立尊重民意、用权为民的理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乡村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形成外在压力,倒逼建立良好的乡村关系。
  (四)培育乡村民主文化
  民主文化是监督机制的重要支撑,能够为监督机制的良好运转提供保障,因此,要大力培育民主文化。
  首先,要培育乡村社会的民主认知。村级党组织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村民讲授党的民主理念、民主制度以及常用的党内法规等方面知识,使村民提升民主素养和民主认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提升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构建起活跃的民主文化,使监督机制的运行具备强大的内生动力。
  其次,要培育乡村社会的民主意识。在监督机制运行过程中,民主意识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时又具备理性精神,能够突破个人私利,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面对民主运行不规范问题时,能够理性分析、冷静沟通,敢于及时指出问题,行使自身的监督权利。因此,村级党组织应注重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使监督机制能够更好地运转。
  再次,要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民主文化培育的成效。一是注重日常的养成。村级党组织要在乡村日常事务中通过搭建平台等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对话,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引导村民以开放、包容的精神进行沟通协商,从而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二是利用好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