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领导力追问与思考/周 敏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 敏 日期:2024-03-19 09:14:32
寺庙规程,资产阶级的秩序,技术设备,新教徒的禁欲,魔法探险,最后是物理科学的严格秩序、精度和清晰度。这些互不相干的行为,其本身可能并无重要之处,但最后合起来构成了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网络,足以支撑机器的重荷,而且让机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9]中国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民族工业自强,经历了一系列探索,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才最终推动了中国工业革命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环境、战略、组织、领导力等交织在一起,形成循环往复、相互影响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因此构成社会变迁和文明演进的样式。其中,技术进步是整个运动形态产生的第一推动力,恩格斯称之为“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0]。从火药发明、印刷术诞生、蒸汽机问世,到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人类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涌现了许多新的时代需求和应对新需求的新思路,每个组织和个体所在的大环境慢慢产生演变,然后引发一系列嬗变。其运动轨迹可以描述为:技术现代化首先改变了环境,形成大量的具有社会规模的新需求。然后,环境的现代化变迁要求有新的战略与之相适应,具有现代特征成为战略选择的重要标准。接着,什么样的战略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组织,现代战略推动了组织的现代转型。随后,组织需求决定了领导力的样态,现代组织呼唤具有现代特征的领导力。最终,领导力帮助战略落地。战略、组织、领导力三者构成相互作用的循环圈,而环境是决定这三者循环状态的根本因素。
  现代技术推动社会发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反应,现代化就是贯穿这一运动始终的灵魂。因此,现代化战略赋予了领导力一个命题,即通过不断巩固领导力的现代特征来增强领导力,使之具备实现现代战略的功能。在这一轮运动中,开始是新的环境要求战略和组织都发生变革,要求有新的领导力与之相适应。当新的领导力登上舞台后,领导活动中主客体双方对现代化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想的前瞻性、对环境的领悟性和适应性、把握机遇的决断性、顶层设计的有效性、敢想敢试的创新性等,成为现代化战略能否实现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面对第二种形态,有效领导才是必然的选择,才能使震荡的轨迹朝向第一种形态转变。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领导力建设,需要关注哪些中国特色
  既然领导力与现代化之间有紧密联系,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自然遵循这个规律,需要以加强领导力建设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是应然层面的理论推演。从实然层面分析,领导活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总是在现实的规定下和具体的情境中展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领导力建设,在尊重普遍规律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中国式”这个语素对领导力的限定。如果说现代化与领导力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出共性和规律,那么,中国式和领导力的关系则更多地要求尊重现实和关注个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承认规律的客观性这一前提下,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建设之路。
  (一)基于历史逻辑的领导力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世界近代史角度看,现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