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领导干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哲学思维能力抉微——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时文龙 丁红艳 周月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时文龙 丁红艳 周月华 日期:2025-08-19 09:14:01
质生产力陷入工具化困境,即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窄化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或局限于物质创造、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忽略了其应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性价值。
  第二,学习目的功利化。功利化学习促使领导干部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流于表面,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资源配置与政策制定。比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往往只关注那些经济收益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快餐式项目”,对那些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绿色化项目”“民生性项目”则选择性失明。此外,学习目的功利化还会使领导干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缺乏足够耐心与长远规划。
  第三,学习方法模式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讲,无论是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原理,无不强调创新学习方法在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出现“能力堕距”,难以跟进和适应变化发展的实践,与学习方法模式化不无关联。领导干部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哲学思维能力,必然要改变以往僵化刻板的学习方式,在创新学习方法层面下功夫。
  (二)悟不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自觉亟须强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0],“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11]。对领导干部而言,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哲学思维能力之所以要强化理论自觉,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9。理论自觉指的是“理论主体对自身‘是什么’的清晰认识,即能够准确认识到自身质的规定性,并将自己与他者区分开来”[12]。从上述定义可知,理论自觉实际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理论主体所信奉的理论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或别的思想理论迥然有别;另一方面,理论主体能在毅然坚持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主动与其他理论、流派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做出明确的“切割”。[13]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悟不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语境下的新质生产力在质态、本质上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旧式”传统生产力的差异性,或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无边界泛化,最终将其引向一种“神秘主义”的唯心主义做法,归根结底在于其理论自觉性不高,不舍得花精力进行理论学习。
  从词源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力[14],“新质”是对这种生产力的前置修饰词。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实践推动和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对生产力持续发展需求的必然。[15]发展先进生产力寄托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然而,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疯狂追逐,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虽然“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6]33,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已经太狭窄的资产阶级关系“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16]32。那么,西方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除了夺取新的市场以及更加彻底地利用旧市场,剩下的选择反而是“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16]33。然而,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新质生产力,克服了西方发展先进生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