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3期
新质领导力:领导者对新型生产关系作用的关键因素/王 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 立
日期:2025-08-13 09:25:57
。一是确保组织内外协同顺畅的协调力。由于生产关系的改变会使组织面临内外的适应性压力,因此领导者需要灵活应对来自外界各方的挑战,包括适应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避免传统同行的内卷式竞争、回应跨界竞争对手带来的“鲇鱼效应”、稳固产业链组织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正确应对外界对组织的压力,能够为解决组织内的矛盾带来窗口期。对于因生产关系调整而引发的内部摩擦,领导者需要通过了解成员需求和意见,及时掌握组织变化,化解变革阶段部门间可能出现的权力失范、资源失效、责任失位问题,关注个体间可能出现的岗位失守、利益失调、心态失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组织内团队之间的合作和跨部门之间的协作,在合力中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架构,充实新型生产关系内容。二是保障决策目标有效实施的执行力。新型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实际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领导者所具备的高效严谨的执行力是执行得到落实的根本保障。这种执行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执行目标要可操作化分解,确保执行目标与战略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清楚;其次,执行效果要可数据化衡量,尽量降低主观评价标准比重,避免在执行中出现形式主义、逢迎行为;再次,执行的过程要可适时化反馈、可精准化控制,确保在实施环节可以及时识别风险点、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实施进程与预期标准节奏相符;最后,执行的结果要可流程化追溯、可复盘化总结,以利于后续执行工作的改进和优化。
四、新质领导力对新型生产关系的作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新质领导力是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共同实现新型生产关系从应然构想走向实然运行的关键作用力。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有意识的劳动行为,劳动所作用的对象,以及进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资料。[20]但是,劳动过程的实践并非只要具备这些要素就能自发地高效运行。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的开展既需要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深度融合,也要求劳动者与劳动资料联系的不断优化,更离不开劳动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因此,领导者必须在变革中寻找平衡,在创新中追求实效,有效促进生产关系的优化升级,确保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完成对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引领与组织。在此过程中,新质领导力通过为生成确立规范、为发展提供动力、为运行营造氛围促进生产关系的优化升级,确保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
(一)为生产关系生成搭建规范性制度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实际上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本质上与劳动紧密相连,它们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在不同的经济层面,生产关系以多样化的实际形态存在。从社会经济活动展开的宏观层面看,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们所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从经济活动参与主体的中观层面看,它包括行业间部门之间的关系;从经济行为发生的微观层面看,它包括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劳劳关系等。生产关系作为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象性的存在,通常是以制度的形式存在。[21]这些制度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运行环节”的宏观生产关系范畴,也包括“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