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5月中期

领导技术:一个领导科学重要概念被掩蔽的原因探源/聂世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聂世军 日期:2017-06-12 19:03:30
、汤和皋陶、稷、契等,赋予了他们美好的品德、通天彻地的才能和令人生敬的光辉形象。但是,这些理想的圣贤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那么对于他们的领导能力、领导方法、领导技术也无从详细准确地描述,只能归结为垂拱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欺人之谈。这事实上就导致了一种荒唐怪诞的结论:最被人敬若神明、顶礼膜拜的领导,恰恰是最无能、最无所作为的领导。这种荒唐怪诞对现实的映照就是,美化领导、神化领导、个人崇拜成为一种古今不绝的领导文化,最无能、最无所作为的领导却要人以敬若神明、顶礼膜拜的态度对待。此外,儒家王道仁政思想拙于解释和解决利益的纷争问题,尽管认识到上下交争利的负效应和危害,但没认识到利益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动力,不是积极地探索利益分配的公正、合理、科学的机制和技术,而是企图通过见义忘利、见得思义的道德教化解决利益矛盾,主张君子不言利、“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致无为而习俗大化”(《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第三十二》)。事实上,此种思路如同闭目捉雀、缘木求鱼,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反而会使利益冲突隐形化、恶性化,弱化了领导者正视利益问题、协调利益问题、化解利益矛盾、设计利益分配机制的能力和技术。
  儒家人治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举贤任能的贤能政治和精英治国思想,以及尊崇权力的人格化和积极向善的美好一面。但其最大的局限在于,贤能政治的基础和关键都在于具体的人,人的高风亮节和卓越才能尽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辐射力和留存率是不断衰减的,不像技术层面的因素那样容易传承、复制、积累、进化和提升。在儒家经典的语境里,最美好的政治和社会状态是在上古,最令人崇敬和怀恋的帝王是先王,现实政治总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种思想方法和历史观不仅是虚妄的,而且违背历史发展趋势,具有严重的落后性。所以,儒家的仁政尽管充满温情和美好的图景,但其完全依赖于个人甚至特殊化的个人、道德和职能完美化的个人,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孔子所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礼记?中庸》)。尽管孟子很豪迈地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孟子?公孙丑下》),但这种王者的出现也实在是太遥远太偶然了,可见达到理想人治之难。
  儒家人治领导方式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关于魅力型领导的论述有相通之处。韦伯将社会生活中合法的领导方式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法理型、传统型和魅力型。法理型领导相信法律,即使有权威的人也只有在法律规则之下才有发布命令的权力。人们普遍遵守法律,信守法律,法律代表了一种大家都遵守的普遍秩序。传统型领导是基于源远流长的传统的神圣性,相信按照传统实施领导的合法性。魅力型领导,指人们崇信和膜拜一些杰出领导人,其具有深谋远虑的智慧、崇高完美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明智而果断的决断力、力挽狂澜的卓越表现、出神入化的领导艺术等魅力因素,并因此获得领导的合法性,受到被领导者的崇拜、拥戴和追随。魅力型领导由于强调精神的力量,往往不注重经济生活,是一种典型的非经济性的魅力型共同体,其管理层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官僚(受过专门训练的严格按照等级命令系统运作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