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数字领导力建设的空间转向与实践指向/付冬丽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付冬丽
日期:2025-06-24 08:38:52
确权、定价、交易的程序流程,及时清除数据要素的交易障碍。三是在数据分配侧阶段,党要坚持效率优先,在初次分配环节以数据交易过程中的贡献率分配收入,激活数据要素市场各主体创造营收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党要充分挖掘数据要素跨界融合的潜力,多渠道助力数据要素渗入实体产业,共享数字红利。一是在农业领域,党要通过顶层设计跨越“数字鸿沟”,构建“三农”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地区的数字基建工程构建。二是在制造业领域,党要积极建立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提升工业发展的“上云用数赋智”水平。三是在服务业领域,党政部门要关注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堵点,出台福利政策,助力服务企业依托数字技术完成转型升级。
(三)在意识形态空间中提升党对数字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2023年10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数字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崭新表现形式,其引领力的建设是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引领意识形态工作的升级版。为此,党要把握好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致力于引领空间与引领张力的拓展,全面提升党对数字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一方面,党要坚定捍卫数字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阵地,以“质”破“滞”。一是打通虚实空间之间耦合性传播链条,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数字转化,提升主流价值观内容的吸引力。基于对数字主体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的考量,党要积极推出饱含中华文明特色且富有共情价值的数字文化产品,助推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在数字空间中强传播、广覆盖、深融合,有效防范化解错误思潮侵蚀的风险。二是在数字空间中守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阵地,提升主流话语在拟态环境中的阐释力。党既要积极构建多主体在数字空间中的协同对话机制,又要搭建多维度广覆盖的数字文化传播矩阵,提升其对民众的真理感召力、情感共鸣力以及理论说服力。
另一方面,党要善于发掘数字意识形态的技术理性优势,以“智”保“秩”。一是党通过数字技术推进对数字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预测、感知、即时阻断以及追踪溯源,将数字意识形态的传播工作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提升党对数字意识形态工作的把控力。二是党依托数字技术开展精准的议题设置,在提升数字话语传播精准度的同时,以数字媒介平台“把关人”的身份,打好“灌输+预警+引导”的组合拳,筑牢民众抵抗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防火墙”。
(四)在数字生态空间中培育党对数字生态文明的创设力
基于辩证思维的分析,党对数字生态文明创设力的培育具有数字生态化与生态数字化双重面向,党既要站在数字化转型的高度筹谋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又要站在生态空间场域擘画数字化转型的蓝图,二者互嵌互构。
一方面,基于生态数字化的角度,各级党委应明确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权责边界,完善跨部门主体间的协作参与机制,搭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智库,以人机联合的方式消弭责任真空与人才匮乏问题。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发挥领导和协同作用,强化企业生态数据信息的公开和监管,有序引导各类社会生态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活动,打好“政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