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以法为基:国际秩序重构与国家善治之思/李以所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以所 日期:2024-09-18 15:55:09
一念之间,人治色彩浓厚。此时的英国议会则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论政府》中驳斥了当时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英国人民面对曾是天神在人间代表的国王不再噤若寒蝉,他们借助法律,通过议会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诸多不确定性被法律连续克服,行为体得到了明确且安定的一般性规则的指引,蕴藏于民间的生产能力和创新潜力被充分释放,从而使英国崛起。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被制度性终结,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也得以在短时间内奠定。但是,“后来,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力挺人治,否定法治”[28],致使国家的法治基础遭到破坏,国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新时代,基于对国家民主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全面总结,以及对治国理政规律的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29]12 这一深刻精辟的论述是对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准确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所出现的重大失误和严重错误的要害。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非常明确地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29]8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已经在法治与人治两种治理模式之间做出了旗帜鲜明的取舍。
  从人治走向法治,是汲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智慧的选择,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呼应了时代进步的节奏和召唤,必将成为中国法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共识。在这个共识的指引下,各种因法律不安定和信赖无保护所造成的内部不确定现象定会被彻底地全面克服。
  五、结语: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连续多个世界性的“黑天鹅”事件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化,特别是欧亚大陆再次进入新的动荡时期,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想再度抬头,以霸权和强权为中心的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所引发的问题和激化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和挑战显著增多。在内部,经过数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在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追求从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转变为实现全面发展,秩序安定、环境保护、政府高效、官员廉洁、养老医疗等公共问题成为人民热议和关心的话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稳定成为人民追求的普遍价值。在这个背景下,个别地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