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西方官僚制理论的批判与“价值—行动”模型框架的修正/吕承文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吕承文 日期:2024-01-10 12:02:06
rdquo;分析框架尽管建构于马克斯·韦伯的理想官僚制理论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利益博弈模型之上,但又超脱于这一理论,前者打破了后面两种官僚制只能解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官僚现象及其与生俱来的官僚病弊端的困境,在理论上可以被看作一种新的有着较强说服力的官僚制理论框架模型。
  参考文献:
  [1]沈荣华.中国地方政府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4-75.
  [2]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彭新武.官僚制:批判与辩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60-67.
  [4]朱志松.官僚制弊病的根源性分析[J].行政与法,2008(3):17-19.
  [5]NISKANEN W A. 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M]. Atherton: Aldine Press,1971:333-334.
  [6]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 杨学春,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07-309.
  [7]HALPERN N P. Information Flows and Policy Coordination in Chinese Bureaucracy[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125-150.
  [8]BERGER P, BERGER B, KELLNER H. The Homeless Mind:Modernization and Consciousnes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74:170.
  [9]唐斯.官僚制内幕[M].郭小聪,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
  [10]许杰.“价值—制度—行动”三维一体:大学治理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17-23.
  [11]盖布勒,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4-75.
  [12]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项龙,刘俊生,译.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9.
  [13]葛德塞尔.为官僚制正名:一场公共行政的辩论[M].张怡,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4]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5-36.
  [15]CROZIER M.The Bureaucratic Phenomen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1964:137.
  [16]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67.
  [17]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张成福,王学栋,等译.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7.
  [18]塔洛克.官僚体制的政治[M].柏克,郑景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9]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47.
  [20]赵颖,孙正.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略框架的思考:认知与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4):71-78.
 
  责任编辑 姜佩亚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