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树立法治思维 建设“法治河南”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4-11-03 15:58:11
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各级组织部门也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能不能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
  三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在权力运行和行使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权力观扭曲,特权思想严重,搞特殊化;有的领导干部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搞权钱交易;有的权力过于集中,搞随意化。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把笼子扎得严一点,严防“牛栏关猫”,使权力运行有边界、有约束、受监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过去,有些基层干部按经验办事办惯了,今后要注意增强法治观念,懂法守法,善于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授人以柄”。当前,随着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纪律约束不断加强,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倾向。这与党性党风的要求格格不入。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遵守规矩不能无所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磨炼心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四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建立法治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普遍尊崇的法治价值追求的总和,而法治文化则是法治精神普遍化实践和实现的结果。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果之花、无源之水。卢梭说得好:“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在中国历史上,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但秦朝的短命决定了传统法家思想没有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法家的影响和作用始终没有消失,汉宣帝刘询曾经教育“柔仁好儒”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一语道出了“阳儒阴法”的治国要诀,为我们了解汉代治国方略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可以说,从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的“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在国家治理上的一种基本遵循,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国方式。毋庸置疑,“法治中国”“法治河南”建设,仅靠传统法制、仅靠韩非的“法、术、势”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