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树立法治思维 建设“法治河南”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4-11-03 15:58:11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法治是一种软实力,在执政兴国和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后十年河南的发展意义重大。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河南”,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有力保障。
  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法治河南”
  首先,建设“法治河南”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在当下中国的政治实践中,除了反腐和作风建设这一“持久战”之外,在长久之计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核心价值观和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从治国方略上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进行了概括:“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长期以来,为了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目标。2010年,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向和道路,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关切和期待。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国家治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只有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能使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国家治理具有现代化的品质。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将是第一次在党的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标志着中国开启了法治建设新阶段,“法治”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李光耀曾经指出:“在中国的治理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法治。”建设“法治河南”,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实践,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河南”建设的全过程。这是“法治中国”“法治河南”建设的核心问题,因为对宪法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
  其次,建设“法治河南”是改变河南人治、“潜规则”因素过重,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需要。一方面,建设“法治河南”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