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2期
“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二维框架下公共服务政策注意力配置研究——基于央地68份医养结合政策文本分析/吴 飞 郭怡格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 飞 郭怡格
日期:2025-06-16 08:34:27
【摘 要】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需要决策者科学分配注意力资源,合理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全面关注利益相关者诉求,因此,测量政策注意力在政策工具和利益相关者上的分布状态十分必要。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为例,借助Nvivo软件对2013—2023年间68份央地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医养结合政策工具应用结构性失衡,环境型工具成注意力重心;潜在利益相关者成为政策焦点,且内部注意力配置不均衡;政策工具与利益相关者交叉匹配欠佳。未来,应动态调配政策注意力,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均衡分配政策注意力,促进利益相关者协同共治;提升政策工具与利益相关者的适配度与契合度,进一步形成符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注意力偏好。
【关 键 词】决策者;公共服务;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政策注意力
【作者简介】吴飞(1980— ),女,河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老年学研究所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健康养老与养老保障;郭怡格(1999— ),女,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福利与养老保障。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精准化供给逻辑与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BSH004)
【中图分类号】C936;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5)02-0144-08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2024年7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可以看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实现以上目标必须依靠灵活的政策设计和制度保障。这就要求决策者科学分配注意力资源,合理运用政策工具,全面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发展诉求,构建多主体协同合作网络。但是,政府作为主导者,在推动公共服务发展中,一方面要面对公共资源的稀缺性、政策环境的复杂性、调和利益冲突的困难性,另一方面要及时回应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保障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这种矛盾加剧了政策注意力的分散性,并使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呈现出不同的组合状态。政策注意力配置会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因此,从政策起点入手,探究当下公共服务政策注意力的配置特征,测量政策注意力在政策工具和政策对象上的分配状态十分必要。众所周知,公共服务对象众多,公共服务政策庞杂,鉴于现阶段老年群体人数剧增,异质性强,需求多样,而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医养分离严重,为老年人提供全周期、全项目、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已成为民众密切关注的利益问题,聚焦医养结合政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医养结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