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1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4年第6期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构成要件、生成条件与评判标准 ——基于对“亨廷顿假设”的批判/马光选 张 健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光选 张 健 日期:2024-12-19 11:12:15

   【摘  要】当前对政治现代化评价标准的判定更多依赖西方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创立100多年来的政治现代化实践中,在历时性层面通过政策资源的历史积累和群众政治认同的不断累加,推进政治秩序的有序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资源配置结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使得政治生活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不断增强,为政治现代化评判提供了新的标准。这种新的评判标准的出现,打破了以“亨廷顿假设”为典型的西方政治理论话语垄断权,形成了既体现全球政治现代化共性又体现中国政治现代化个性的政治现代化理论,在理论层面彰显了中国政治理论的比较优势,在实践层面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提供了全新实践样本。

  【关 键 词】中国式政治现代化;政治理论话语权;“亨廷顿假设”
  【作者简介】马光选(1981— ),男,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健(1981— ),男,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创新与民族工作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JJD850007);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CY2262420217)
  【中图分类号】C933;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4)06-0143-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通过百余年奋斗在实践层面验证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路径的优越性,但是在理论层面,学术界有关中国式政治现代化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提炼并不多见,这导致中国政治实践层面有关政治制度优劣的评判标准依然掌握在西方政治理论家手中。[1]关于现代政治制度的评判标准,最为典型的是发展政治学学者亨廷顿的相关论述,他认为政治现代化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权威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2]这一“亨廷顿假设”将衡量政治现代化总的原则确定为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其并未涵盖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实践类型、构成要件和判定标准的准确阐释。本研究将基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政治现代化历史实践建构起政治生活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强弱、政治秩序的有序性高低、政策资源的配置结果是否公平正义的政治现代化优劣判定标准,与“亨廷顿假设”中有关政治现代化的判断标准形成对话。
  一、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构成要件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主导者和塑造者,中国式政治承诺、中国式政治稳定、中国式政治理性、中国式政治责任、中国式政治正义、中国式政治合法性分别对应着中国共产党有关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战略设想、秩序安排、知识供给、责任建构、伦理结构、认同建构,由这些构成要件组成的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生活实践中生发出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