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4年第6期

领导风格组态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关系探究——基于QCA方法的分析/林新奇 栾宇翔 赵国龙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林新奇 栾宇翔 赵国龙 日期:2024-11-26 09:19:59
识别了一系列重要的领导风格作为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前因。通过见数平台在两个时间点收集到299份样本数据,并基于fsQCA(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验证了研究假设。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首次从组态视角探讨了领导风格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系,为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前因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剖析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时,从多种领导风格角度为社会认知和社会交换理论的整合和应用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帮助管理者从组态视角理解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成因,促进管理者避免使用这些领导风格组态,以更好地避免亲组织不道德行为。
  二、文献回顾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也被翻译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或“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最早被定义为“旨在促进组织或其成员(如领导者)的有效运作并违反核心社会价值观、道德规范、法律或行为规范的行为”[1]。由此定义可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违反了一般意义上的公平、法律或广泛持有的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标准[3];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又是亲组织的,与一般意义上员工为了个体的利益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具有明显差异。概言之,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既有亲组织的特性,又有不道德的成分,从而导致不同理论视角下关注的侧重点有所差异。
  目前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理论研究视角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在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前因的研究中,社会学习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也可以被纳入社会认知理论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前因包括领导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同事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感知到的宽容氛围、高绩效要求、辱虐管理、威权型领导、授权型领导、道德推脱以及组织认同等;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前因包括变革型领导、服务型领导、真实型领导、领导成员交换以及组织承诺等;基于认知失调理论、资源保存理论等视角,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与领导底线心智、工作不安全感等因素有关。此外,人格和个体差异变量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有关。换言之,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个体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总体来看,在理解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上,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社会认知理论可用于解释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中的“亲组织”部分,社会交换理论可用于解释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中的“不道德”部分。基于以上两种理论解释视角,导致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领导风格有以下几种,其定义如表1所示。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根据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以及以往的研究文献,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能够解释领导风格为什么会影响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中的“不道德”成分,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道德行为具有双重性,表现在既有克制不道德行为的一面,又有采取积极行为支持道德的一面。按照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规范道德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只有在被激活时才会发挥作用。换言之,约束个体道德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并不总是会自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