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2月下期

政策试点的产生机制及偏离效应分析/刘宏玉 范炳良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宏玉 范炳良 日期:2019-02-27 17:06:06
新力量探索更合适的对策,并为其创新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试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试点、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试点等。另外,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治理也呈现出一种“拖拉”的特点,即许多问题已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仍得不到解决,存在试点“无限期”的矛盾状态。一些当初没有获得成功的政策会再次被提起,如2009年我国开展的异地就医结算一直进展缓慢,2016年中央再次通知要建设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城市。实际上,由中央发动的政策试点推广情况差别很大。同时,由于中央的工作在一定阶段有所侧重,在其无法聚焦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需要采取放养态度,即鼓励那些改革热情高、基础条件扎实、敢于探索的城市、企业等自主申报。另外,政策试点实际上属于政策创新和政策扩散,中央发动的政策试点定下基调之后,地方结合本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特点进行申报,既是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体现,也能够因地制宜,将此时此地的主要矛盾积极上报中央,争取中央给予政策与财政支持的机会,同时也能帮助中央发现问题,加强央地之间的互动了解。对于鼓励性的示范类试点而言,还能够让中央更准确地了解到地方的成功做法,促进试点政策和经验的推广。
  3.择优与兼顾公平。由中央指定的试点单位,既有政策青睐的政治光环,也有相当的执行压力,但在产生流程上略去了一个申报环节。而由自主申报获得试点资格的单位,特别是在试点通知公开的早期,能够获得准入的数量非常少,竞争压力极大。在此背景下,中央根据各地的申报情况择优试点,既有利于掌握地方的试点条件,又节省了亲自调查研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还可以避免调研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在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得很明显,试点单位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现象。地方申报政策试点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质,理论上的结果往往是能者上、弱者下。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到如今这个时段,当效率与公平再次出现在谈判桌上时,曾经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念早已缺乏说服力。即使是由中央组织地方申报而产生的试点,也包含着中央的偏好及考虑,如地区差异、试点要求和标准因地制宜等,并不完全遵循自由竞争原则。可以说,中国的央地政府间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矛盾关系。在试点准入资格上,不可能不考虑在激发各地竞争的同时保证一定的公平性。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政策倾斜。在此意义上,国家权威的力量在当前的中国是不可能轻易退出政治与行政场域的。
  
  三、试点产生机制的偏离效应
  
  政策试点是我国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对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而言,甚至对于社会上各类大小团体来说,都是减少犯错、节约资源、释放创新能量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当下的政策环境中,仍然存在许多阻碍其发挥正面效用的偏离现象。
  (一)试点选定的舆论导向偏移
  由中央发动的政策试点,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拨款支付,这意味着试点除了被寄予极大的政治期望,还有丰厚的经济利益吸引力。尽管有些试点的资金采用地方承担或者央地共同承担的方式,但基于以往的试点实践,由资金引起的执行困难和怠惰现象很多,政策试点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政策试点就是中央对地方的投资,如果结局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