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看新时代强有力领导形象构建的转型升级/魏 霄 孟科学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魏 霄 孟科学
日期:2025-04-01 09:17:44
导者必须敢于将企业置于市场竞争的核心位置,获得最新的资源、信息,提高社会的关注度,构建开放、包容的组织运行机制,才能实现先进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入和有效互动。因此,新时代的引领重心应更聚焦于要素配置机制、运行发展机制、智能服务机制和开放合作机制等的构建。一是引入数字虚拟场景,进一步破除有碍组织内外部资源要素双向互动的障碍、堵点,营造更为自由的流通环境,通过强化市场配置功能来提升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二是完善制度规章、加强平台交流,加快构建开放、有序的组织运行体系,借助数字经济、智能技术增强组织的供应链、人才链韧性。三是进一步转变管理层职能,在保证方向取向正确的基础上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减少对具体生产运行的干预,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的同时,加大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发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优惠力度,间接引导组织成员加强自我综合能力培养。四是鼓励组织成员展开外引内联的多元实践,引导个体放眼国际市场寻找先机、保持先进性。
(四)搭建更加顺畅、紧密、完备的开放性网络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未来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人才队伍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一劳永逸之事,而是涉及从教育到培养再到基础保障的各个方面,强有力的领导行为的实施重点就在于构建更为完备的组织开放性网络体系,既为员工可持续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优质平台,也借力外部新质生产力发展良机加强优质资源供给,营造善学氛围。首先,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对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的知识学习,在提升创新思维的同时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其次,借力外部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科技资源构建内外紧密相连的学习大平台,使组织成员在直接接触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产生更强烈的自我提升欲,继而能动加快职业技能优化和跨领域学习能力提升。再次,通过科学适度的收入分配机制调整,为组织中善于进行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高端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与待遇,借此影响其他成员,形成导向效应。同时,按照价值创造力进行收入分配机制调整,更好地践行公平公正原则,保障人才创新创造贡献得到合理回报。最后,原创性、颠覆式创新因难度大、风险高而容易失败,往往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精力与资本,为解除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还应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机制,秉持包容态度坚定支持积极正确的研发创新,帮助组织成员始终保持高效、积极、乐观的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东南学术,2024(4):1-10,246.
[2]薛钦源,史丹,史可寒.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新质特征和理论要素[J].当代财经,2024(7):3-16.
[3]华诺.问题与回应:数字在场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建设[J].领导科学,2024(3):124-130.
[4]周世露,乔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整体逻辑[J].经济问题,2024(7):11-19.
[5]丁一,任鹏.人民主体性: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习近平文化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24(5):61-72.
[6]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5-10-31(1).
[7]习近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EB/OL].(2018-03-07)[2024-09-25].htt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