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探析/郝 文 关 锋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郝 文 关 锋    日期:2024-03-19 09:19:14
想有机结合起来的结果。
  我们知道,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有两个基本规定:第一,实现生产力大发展,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第二,“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111。没有这两点,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它们恰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契合的。在中国古代,许多先哲注意到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管子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共同富裕也是中华民族最为质朴古老的理想之一,如《礼记》中记载“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管子主张“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等。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李大钊就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话语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3]458,是使“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3]246。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自觉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李大钊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指出社会主义“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同时强调“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4]495。这明确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基本性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成功经验,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73,把上述两个基本规定科学地总结和阐述出来。世纪之交,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要发展“先进生产力”(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方向),但同时强调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这也是我们党后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主旨。新时代,我们结合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6]的理念,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使共同富裕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得以明确和始终如一地保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与“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立场。这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守正创新,又汲取了中华文化沃土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指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7]286。毛泽东将这个观点非常简明地表述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1031这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其基本价值立场。中华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了“民”和“人民”的说法。比如,孔子就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则进一步提出“人民”的概念,指出“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
[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