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历史逻辑、新时代内涵和现实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8-06-08 17:27:12
提高专业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钻什么,有针对性地弥补精神软肋、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4],熔铸职业荣誉与尊严;清正廉洁是专业精神的政治本色,党的干部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秉公用权、遵纪守法,带头反对特权,做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五是掌握专业方法。方法对头,万难之事会迎刃而解;方法不对,良好的动机和宏伟的目标也必然会事与愿违。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努力学习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普遍联系等分析方法,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和升华,深入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更加积极有效地推动工作。
  三、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现实路径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除深化理论认识、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外,必须深刻洞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新特点、新趋势,开辟和创新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是拓展德才兼备用人原则中“才”的专业化内涵,不断完善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有机统一的可操作性用人标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德才兼备等优秀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优秀政治文化的结合,形成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以及“四化”方针、好干部标准等一系列用人原则、方针和标准,适应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党的战略目标和领导工作的需要。但是,无论是对干部德的要求还是才的要求,都具有鲜明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内涵。在坚持、继承其实质根脉的基础上,必须与时俱进,开发其新内涵。在我国传统社会,对士大夫和官僚阶层领导素养的总体要求是修齐治平,这种德能融合的要求和不断完善的科举选拔制度、监察劾举制度的配合,保证了传统中国官僚阶层较高的知识素养和治理水平,这也是我国在近代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要组织制度保障。这一内圣外王的素质培育理论尽管极大地弘扬了价值理性,却抑制甚至排斥了工具理性,导致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专业能力的极度弱化。在面对西方工业革命气势磅礴的发展趋势和西方列强鲸吞虎噬的竞争局面时,侈谈心性和道义的士大夫阶层显得愚不可及,曾经傲视群雄的中华帝国则不堪一击,陷入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科学精神有机融合,既高度重视干部的政治坚定性和道德高尚性,又立足实际注重加强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培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就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等价值理念的认同和实践,进而带来了全面的思想解放,逐步形成了干部选拔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既是一部现代科技发展史,也是干部队伍专业化素质建设不断加强、不断提升的历史。从历史发展阶段性进程来看,改革开放前40年,由于我国处于向西方发达国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