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为官之理在于奉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6-01-30 14:17:43
度、始终不懈的行为处理好复杂、繁杂的行政事务,不荒怠政务、不应付差事、不敷衍群众,把大政方针制定好,把既定决策落实好,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感受的大事小情办理好。任何宏大的决策重要的战略规划,都是由繁杂的、细小的、甚至琐屑的工作环节和工作事务构成的,而且要靠周密细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客观地说,当领导尤其是要当好领导不可能有清闲。不管层级高低,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焦心劳神地思谋决策,深入及时地了解上情下情,身心俱疲地协调复杂纠结的人际和利益关系,责无旁贷地去完成工作目标,心急火燎地去处置随时可能爆发的意外事件,很多时候,不想做的事要做、不想说的话要说、不想见的人要见、不应担的责任要担,而且各种事务无穷无尽,没有心闲的时候、没有身闲的时候。俗语讲“无官一身轻”,这绝不是为官者的矫情。史载,清朝雍正帝继位,面对官风颓废、财政危机、内忧外患的局面,厉行改革、励精图治,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在位13年间,他亲自批阅而留存至今的奏折,汉文的约有35000件,满文的有6000多件,其中他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从中可以想见,这需要何等耐得住烦的坚强意志。正是由于雍正能够耐烦,奋发有为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清朝顺利推行了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等重大制度,实施了废除贱籍和酷刑等举措,清理了国家财政、钱粮亏空等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了国家实力,改善了民生,在一定时期遏制了官风颓败的局面,对缔造“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被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典范的清末重臣曾国藩也说:“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他在给家人写的信上说:“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既是经验之谈,也是为官的基本准则和素养。共产党的干部有着特殊政治使命,受到组织的严格约束,既受人民群众的重托,又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担当了领导责任,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所享受的清闲自在,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不应该图清闲、享清闲,而必须勇于任事,能够耐烦,不怕自己麻烦,不让群众麻烦,把改革的大计、发展的大政、和谐的大局设计好、实现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官之道》中将为官之理定位在奉献,党的领导干部就要深刻领会为官奉献的本质要求和意义所在,继承发扬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传统,以高尚的品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树立淡泊明志、立志奉献的良好心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干好工作,多出政绩、多做奉献、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责任编辑 宋艳粉
E-mail:ldkxsyf@163.com
电 话:0371 - 63910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