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为官之理在于奉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6-01-30 14:17:43
塘大堤的官员是四品官,与知府享受一样的待遇,待遇很高,但是有一条,就是不能决堤,如果决了堤,不等皇帝来找他算账,他就得跳塘自尽。封建官吏尚且如此,我们党的干部更应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文天祥更是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在临刑之际慨然写下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遭受长期的不公正对待,复出时已经73岁高龄。他发自肺腑地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所有这些先贤和我们党的革命家、卓越领导人的崇高行为,都体现了为官之理在于奉献的本质。
为官奉献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为官是有使命的,为了完成使命必然会忧、必须要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忧是为官者的宿命”。当然,为官也有乐,这种乐不是滥用权力之乐、尊荣奢华之乐、随心所欲之乐,而是为国为民为政精诚谋事、竭诚干事、真诚成事而不辱使命之乐。为官之乐有低俗和高雅之分,有卑污和高尚之分,为官者应该摒弃低俗、卑污之乐,自觉追求和享受高雅、高尚之乐。如果纵情于低俗、卑污之乐,不仅是蠹政害民之道,而且是堕落和亡身之道。历史和政治经验证明,“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周易?系辞下传》精辟地揭示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忧患是人类、国家发展时面临的常态,化解忧患的过程也是发展进步的过程,能否前瞻性地认知忧患、艰苦卓绝地化解忧患,凸显了领导的价值和作用。正如苏轼在《晁错论》中所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忧苦为先,“审度时宜,虑定而动”,或消除祸患于未萌,或力挽狂澜于既倒,以己身之忧换国家、社会和民众之安。
三、为官要克己奉公,鞠躬尽瘁
官是权力的执掌者,容易成为权力的化身。而权力天然地具有吸附利益的本能和魔力,身为执掌一定职权的领导,即使不去蓄意地谋利,各种利益也会如水浸海绵一样地濡染而来,从而侵蚀权力、异化权力,进而腐化领导。因此,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自觉地克制、高度地自制,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运行绩效的最终评判者是人民,要真正着眼于群众利益,做到在岗奉献、为民建功。
首先,为官奉献要乐于吃亏。所谓吃亏,就是一种主动的付出、自觉的奉献,是对待得失问题的一种豁达境界。从一般意义来说,没有人天生愿意吃亏,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有些人只愿利己,不愿利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司马迁总结历史经验和人生感悟时说:“天下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