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治理潜规则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5-01-23 16:53:59
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在信念、品德、纪律和作风方面严格自律,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不做不正当社会关系的编织者;对一切不正之风要敢于亮剑,绝不搞逃避责任、明哲保身那一套;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要有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这些话发人深省。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社会奉行的是“知识导向”,“不拘一格降人才”。到今天则是“实践导向”,“宰相必起于州部”,否则造就不出堪当大任的好干部。然而,年轻干部“年少得志”容易“得意忘形”,只有让干部有所戒惧、有所敬畏,才能避免成长“黄金期”变成干部“危险期”。我们选拔年轻干部,不是为了“出大官”,而是为了“干大事”。如果不是重要的岗位,没压上担子,自然也就收不到效果。因为不经历非常之事,就难以成非常之才。因此,选拔重要岗位和层级的干部需要补上基层和实践历练这一课。只有上好这一课,才能加深其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才能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只有多“墩墩苗”,让年轻干部沉下去、融进去,才能夯实其底蕴,也才能让其走得更稳更远。
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需要坚实的制度保障。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必须有刚性的制度规定和坚决的制度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党组织要正常运转,必须有制度规则。因为单凭个体的力量,不可能主导和改变一个大环境。有些干部正是因为情势所迫,迷失了自我,放任自流直至腐化堕落,成为不良政治生态的牺牲品。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更好地选好人、用对人、管住人。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好干部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要用制度的笼子“关住”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党员干部按规矩办事用权的意识,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坚决匡正选人用人的不良风气,让那些投机取巧、四处钻营、八面玲珑的人无处得利,让那些拉帮结派、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人无处得势,让那些胸无点墨、利欲熏心的政客无机可乘。要通过完备、严密的制度设计,规范权力使用,约束从政行为,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形成作风建设的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韩非子·喻老》中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因为奢华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欲望的多米诺效应就会立刻显现:一个欲望推动着另一个欲望,各种贪婪的欲望接踵而至,永无尽头。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他从一双象牙筷子看到了纣王的欲壑难填,从而为殷商王朝的命运感到担忧。果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