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治理潜规则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5-01-23 16:53:59
作祟,带来的是规则的扭曲、公道的迷失。《红楼梦》中的“护官符”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体悟,说的就是要自觉按照潜规则办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西天取经,却被阿难、伽叶索取“人事之情”,才肯传有字真经。悟空告到如来处,如来却说:“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以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结果,唐僧把紫金钵盂呈上,才算了事。潜规则的盛行,一是使党内生活庸俗化;二是使得用人的价值取向扭曲,其结果是干部人格分裂,拿着不是当理说;三是人为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造成社会资源配置失衡、不公,降低了社会效率。潜规则的存在,使人们划不清公与私的界限,严重污染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环境。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不健康、从政环境恶劣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具有相当强的“破窗效应”。对于潜规则,有的人主动适应,而且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睿智。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也是一种应对的方法。潜规则造成政治生态恶化,是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风政风的沉疴顽瘴。杨万里诗言:“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雨和坎坷,其中潜规则就是层峦叠嶂。不治理潜规则,就不能实现“政通人和”;不治理潜规则,正派的干部就不能扬眉吐气、心齐气顺。
 
  二、破潜规则,树明规则,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当前,互为表里的反腐和作风建设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无不被加上了“金箍”,官员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不仅政治生态得到了改善,从政环境也由此焕然一新。有人称,“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但祛除顽疾,激浊扬清,扶正纠偏,非一日之功。
  治理潜规则,关键是完善和明确明规则,树立明规则的权威,建设法治中国,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通过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潜规则的治本之举。这就要求我们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对潜规则对症下药,引导人们多了解明规则,多运用明规则,避免出现宽严皆误。
  治理潜规则,要直面潜规则。正如俗话所说,“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党内潜规则大行其道,党内正式规则便会形同虚设。例如,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在为人处世方面,重视“中庸”“留余”“只栽花、不栽刺”等。潜规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是官本位的影响,以身份定尊卑和礼遇;二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完善,造成“按规矩办事吃亏”的现象;三是与党内正式规则不完善或缺失有很大关系,造成有些正常的事情不变通甚至不违规就难以处理。这些不良的官场文化和现象,虽然只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