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治理潜规则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5-01-23 16:53:59
治理潜规则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光绪年间,一个鸡蛋市价不过几个铜钱,可在御膳房,四个鸡蛋开价至三十四两银子。有一次,光绪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举着一只鸡蛋问他的老师翁同:“这种贵物,师傅也曾吃过吗?”翁答道:“我家里遇上祭祀大典,才偶尔吃一次,否则不敢吃。”从上到下都在蒙蔽光绪皇帝,这是很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连他的老师都不敢拆穿。恶劣风气的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盘根错节,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混迹其中,推波助澜,以致潜规则盛行。由此可知,积弊清除之艰难与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之必要。
一、政治生态不良与潜规则之害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从政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良好的政治生态,无论是对于党的建设,还是对于党员干部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地方,更是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古人云:治理国家,“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政治环境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就容易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就能凝心聚力、鼓舞士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倡廉、狠抓作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为从政环境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腐败在查,作风在转,风气在变,政治生活中呈现出一种“严”的新常态,一种“实”的新走向。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潜规则问题,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清正严明,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在中央巡视组关于地方政治生态的评语中,频频出现“带病提拔”“任人唯亲”“拉票贿选”“山头主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词语,折射出治理潜规则、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紧迫性。山西官场出现“系统性塌方”,其中的串案、窝案,更是表明当地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出了大问题。山西“塌方式腐败”案频发,根源是政治生态问题。其典型表现为:一是权力与资本勾结。当官与发财本应是两条道,但官商勾结却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利,习惯于“把权力变现”,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为子女采掘“金山银山”。权力一旦与金钱挂钩,其腐败程度令人瞠目。二是权力之间结成了小政治同盟。“两个圈子”让山西的权力运行规则和监督机制畸变,以致一些官员在畸形的政治生态中迷失了自我。特别是领导干部之间错综复杂的小圈子关系,“不入圈子就进不了班子”,导致山西反腐“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长期存在于中国政商界或明或暗的规则很不合理,甚至有害,但大家习以为常,甚至不这么干就是幼稚或者不通人情。山西如此,其他地方这种潜规则当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