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治理潜规则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5-01-23 16:53:59
现象也很严重。例如,在官场,一些干部把中庸之道视为官运亨通的黄金法则,将潜规则奉为圭臬,奉行“下级要一切以上级为中心”,把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弄得庸俗化了。毋庸讳言,由于党内外、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党的健康肌体感染了不少病菌,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状态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地方和部门大大小小的圈子林立,官商勾结,官官相护,正派能干的干部得不到重用,而背倚权势、钻营关系、不学无术的人却大行其道。现实中,“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处世哲学盛行,一些领导干部对各种不正之风放任自流,甚至捂着、哄着、护着,滋生了各种歪风邪气。有的奉行庸俗变质的价值取向,在所谓的“实惠”面前,模糊了是非、善恶、荣辱界限,丧失了道德良知。有的搞拉山头、结圈子,结成特殊利益关系,结果是养痈遗患,小病拖大,成风成灾。一些人在上下级之间大搞人身依附,四处找靠山,在同级之间搞恶性竞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招标投标,明面上公开程序、全程监督,暗地里却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还有一些人热衷于当“老好人”,把“不表态”当法宝,把“打哈哈”当护身符。这些不良的官场文化和现象,影响恶劣,危害极大。它推崇的是关系学、厚黑学和官场术,奉行的是关系网、潜规则。如此等等,使关系网越织越密,潜规则越用越灵。这些问题使不少干部在要人、名人、能人面前直不起腰,在面子、圈子、场子里动不了真,在私心、私情、私利纠结中撕不开脸,在理想、信念、事业上提不起劲。优胜劣汰是达尔文发现的自然进化法则,然而在人类社会中,劣者上、优者让、老实人靠边站,违背自然规律的“逆淘汰”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潜规则造成的“逆淘汰”现象,领导干部心冷的心冷、麻木的麻木、得利的得利。如果正不压邪,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形成“破窗效应”。空谈的淘汰实干的,投机的淘汰忠诚的,这种“逆淘汰”现象的恶劣之处就在于,它如同黑洞一样将优秀人才埋没掉,却将庸才、劣才送上了云端。这种潜规则的存在,使得我们不少思想正派、工作有激情、身上有正气的干部“英雄无用武之地”,欲干不能,欲罢不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结果是本该干干净净的从政环境变成了利益交换、各取所需的交易市场,本该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沾染了人身依附、相互利用的市侩习气。这些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潜规则的存在由来已久。在正式规定的制度之外,在各种明文规定的背后,一直存在着一个不成文却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之为内部规约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正如吴思所说,“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德善恶问题,我面对的是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利害格局中的寻常或者叫正常的行为,它基于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潜规则的要害,在于一个“潜”字。它虽然摆不上台面,但却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决定着组织内部的关系,有着广泛的市场。如果有人不照此办理,就必然碰壁。对此,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潜规则的背后是利益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