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党政领导班子配备结构模式及培养选拔链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湖北汉川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日期:2011-12-14 10:09:19
县乡党政领导班子作为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在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落实者。从湖北实际来看,县域经济发展“短腿”是影响湖北经济整体上档升级的重要因素。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配备结构模式及培养选拔链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县乡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加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形成良性的培养选拔链,是“十二五”期间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现行县乡党政领导班子配备结构体制性缺陷分析
现行的领导班子配备方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领导班子的配备方法方式无论是在实际的权力运行中,还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缺陷,即领导运行体制方面的缺陷、领导干部选用机制方面的缺陷和领导班子结构性方面的缺陷。
1. 年龄结构梯次不明显。对领导干部年龄的认识片面化。一是片面强调经验、资历,从而不敢大胆起用年轻干部,造成班子老化,缺乏朝气;二是把年轻化片面理解为青年化,从而影响其他年龄段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三是缺少“挑大梁”的中年干部,不同程度地出现干部选用上的断层现象。
2. 知识结构不适应。一是文凭的“含金量”不足,学历与实际水平不相称。虽然绝大多数领导班子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非国民教育全日制毕业的比例高,国民教育全日制大学专科、本科毕业的偏少。如某县党政领导班子中,第一学历为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仅6名,占23.1%,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更少,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18%。二是知识面不宽。一些干部原有的知识没有得到系统的更新,储备不足,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需的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科技、法律、经济和管理等知识,对国际通用规则缺乏了解,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3. 专业结构不合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汉川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多数是党政管理类、政治文史类、经济法律类干部,共占班子成员总数的69%,而理工农医和对外贸易类等专业人员缺乏,尤其是缺乏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市场规则、擅长宏观经济管理的综合型高层次干部,影响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4. 气质结构不相融。调查发现,有的地方班子配备考虑年龄、性别、学历、党派等方面的因素较多,而对班子成员的个性气质深入研究不够,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这方面的要求,不注意班子成员之间的个性气质上的相融与互补。
5. 阅历结构不相称。主要是上级部门下派和本地机关提拔的多,从基层一线提拔、熟悉本地实际情况、经过多岗位锻炼的领导干部偏少;来源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机关“体内循环”的多,从学到政、从研到政、从企到政的职业转换少。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把上级下派的干部叫“空降兵”,把从基层一线提拔上来的干部比作“前线兵”。从我市目前情况看,县乡领导班子是“空降兵”多、“前线兵”少。当前农村“三农”问题、农村社会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