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4年第6期

党统合基层治理机制的行动逻辑与技术特色探析/黄 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 毅 日期:2024-12-09 10:47:02
方面,通过建立和创新干部联系群众、驻村蹲点、群众评议、夺旗争星、党建示范区等制度与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政治动员力。在“赶超型现代化”历史预置下,党依靠组织网络和举国体制,以政治动员为主要形式,产生了以推动项目、执行命令为目标的动员式治理。党基于自身力量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在解决具体问题和完成中心任务时,坚持群众路线与治理机制相互搭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作风与治理风格。政治动员作为一种非制度化、非常规化的治理手段,可以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官僚体系运作模式。在治理碎片化、参与主体趋利化的语境下,政治动员可以调动和集中资源、力量与注意力来聚合各部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且,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各项工作的行动路线本身的设计与推进,政治动员作为一种党领导下的“行动性治理”,能够“以人民为中心”,超越科层制组织的集体行动困境,达到纠偏、规范边界的意图,以破除因理性化的程序主义、按部就班以及事本主义等形成的组织惰性。党统合治理所形塑的“嵌入关系”可以使政治动员与常规式治理相融于统一的治理机制,实现“动员激活常规”。[12]
  在基层治理中,党的政治动员具体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意识形态动员构成了基层治理的思想基础,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障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党的先锋引领作用。倘若在治理主体缺位、失位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依靠意识形态动员和组织约束,发动党员在认领项目、包片联户、维持秩序等治理过程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基层区域化党建形成的党建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聚焦和利用基层党建资源,增强群众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各地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不仅探索实践了党建引领社区发展与治理的工作机制,而且培育和带动了瞄准民众需求的各类服务型社会组织,营造出基层事务的民众参与氛围。第三,基层党组织能够通过链接资源和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的效果。通过区域化党建、结对共建的机制,基层治理能够获取外部资源支持、整合社会资本,从而实现“强组织的低成本撬动”。[13]各地以“党群服务中心”统合基层各类组织与服务的平台,推动和实现了治理中心的进一步下移、公共服务向基层的“再次延伸”。从科层制动员的角度来看,通过成立党委领导下的如委员会、工作组、协调小组、指挥部等领导小组机制,以“优结构、抓大事、强部门、顺职能、全覆盖”为主要抓手,进行会议动员、“在场动员”、督查动员等督促与激励,从而实现“直接干”“领着干”“创新干”。[14]从项目制动员的角度来看,借助于党政统合的项目制运作形式,通过建立多层次动员体系,打破原有的科层体系条线控制。通过对项目制的发包、打包与抓包的技术监控、科层加压与部门利益诱导过程,实现了政府科层制内部和基层社会的动员与激励的目的。
  (二)注意力分配:压力驱动与基层治理的“现场主义”
  压力驱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显著特征,它往往是通过压力型体制自上而下地逐级下达任务、分解指标,并辅以量化考核督查和问责政治约束,而下级在“锦标赛”模式的驱动下,将任务指标落实直至科层体系等级序列末梢的行政决策与执行模式,它具有集中、高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