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5月下期
社会变迁中的西方民主困境及其协商转向/李鑫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鑫诚
日期:2021-06-25 16:22:10
自我完善”的需要这样一些价值观念[4]。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基本上只存在一种鼓励个人成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它对个体构成了在成就方面的过重压力,使人们陷入一种“丛林法则”的困境之中,涌现出诸多个体异化的现象,最终导致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画面:在一个具有封闭性与整体性特征的社会中,人们没有职业选择和社会流动的机会却感到最为自由;然而,在一个具有开放性与多样性特征的社会中,人们却感到被排斥、被疏远和被压迫。当然,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不同,它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迈入了后工业时代,人类的需求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正像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一般,人类的需求也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发展到社交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后工业时代,诸多个体在生产领域之外自由地生活,已逐步摆脱物质需求的束缚,并对之产生了厌恶,具有一种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新价值观,即“合作和爱高于竞争与权势,自我表达高于自我否定,平等高于以物质为基础的地位差别”[5]。
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职业结构的变化、公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传媒的扩张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代际转型,由原来对安全和物质的依赖逐渐转向对自我表达和个人自由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事实上,工业化不仅使得人们在物质领域富足起来,更使得人们产生了精神层面的价值需求,尤其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价值观日益强调个人自主与自我意志的自由表达,而非仅仅局限于理性人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之,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传统社会规模较小,经济并不发达,人们具有相同的政治信仰,遵循着共同的法律规范,行为大同小异,社会更为封闭,政治秩序较为稳定。然而,伴随着生产力发展与劳动分工的细化,经过社会结构、社会属性与社会价值的三重变迁,同质社会的稳定性一去不返。由此,传统社会转变为以个体性为基础、以包容性为特征、以精神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利益结构不断分化,社会的多样性日益增强,最终使得现代社会的异质性与开放性取代了传统社会的同质性与封闭性。
二、西方民主政制的三重困境
时过境迁,从传统社会(同质性社会)到现代社会(异质性社会)的转变不仅培育了西方竞争性的民主政治,也蕴含着政治共识的趋弱与匮乏。然而,政治共识作为与政治体系相关的价值观念与规范意识,反映了人们对政治制度的广泛认可,构成了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这使得多元化现代社会中的西方竞争性民主政制饱受政治合法性弱化的内在困扰,对民主稳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事实上,西方社会的民主稳定困境是个一体两面的问题,它的根源在于政治共识的缺乏,尤为明显地表现为竞争性民主制度的效能悖论、规则矛盾与认同张力。
(一)民主规模的效能悖论
在政治实践中,人民认同与政府效能之间此消彼长,构成了一种规模悖论,即民主与效率处于零和博弈状态,民主与规模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在城邦时代,国家规模小,人口地域有限,“民主代表”这一概念并未出现,人们直接参与政治生活,民主程度很高,公民个体的影响力较大,人们容易就公共决策达成共识,并不存在现代的民主与效率相抵触的严重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