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0月下期

新时代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向及其四维进路/管志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管志利 日期:2020-12-04 15:30:36
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由于社会治理难以回避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这一结构性存在,加上“单位制党建”存在对社会的结构性割裂、一些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等原因,可依据顶层设计创新探索主体嵌入、制度嵌入和目标嵌入等多重结构性嵌入机制,实现党建对社会治理的有效引领。[6]二要构建一种由政府承担元治理角色的多元主体共治结构。由于社会培育的不足,政府面对原子化个人实行刚性维稳策略,而脆弱的个人在面对强硬的政府机构、硬化的制度规章和固化的社会结构时不断采取极端行为乃至频繁爆发群体性事件,因此,必须加速优化社会治理结构,积极推动科层制管理、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转型。
  “官民平等互信、网络协商民主、信息公开共享”被视为迈向网络化治理的三大要件,也是现代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当务之急。这要求从根本上改革制度安排和重建社会结构,提升战略性保障能力和统筹治理能力,大力发展社会组织,重构社区治理结构,加快构建信用体系,建构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形成完整的协商民主制度程序,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公众自主治理能力。同时,要尽力消除数字鸿沟、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推进在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基础上的信息共享。
  (三)方式科学化:建构“四化”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全面精细化的“巧治”能力
  一是推动全新的治理转型,以“社会治理社会化”激发社会参与和责任活化能力。社会化治理、多维参与型治理结构的建立是社会治理的本质。吴晓林把社会治理社会化视为扭转“过度行政化”和推动政治社会整体变迁的社会治理方式,并系统勾画了分类分层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的途径——政治行为社会化处理、行政行为社会化合作、社会事务社会化自治,强调着重从理念革新(根据新时代时空坐标并锚定未来社会共同体的历史进路)、顶层设计(基于底层实践的需求推进全局性的社会化改革)、社会增能(厚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和文化基础)、机制优化(需求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四个方面夯实“社会治理社会化”的支撑条件。[7]这与基层工作者关于“社会治理社会化”的实践总结——“核心力量是党组织、关键是机制创新、基础是群众参与、重点是重心下移”——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具有相通之处。新时代迫切需要搞活“三社联动”,使个人从低约束权利主体转变为积极行动的责任主体,有效构建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以“社会治理智能化”提升数字治理和精细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科技支撑”列为社会治理体系要素,凸显了新时代社会治理智能化和安全技防的重要性。这对社会治理强化新技术支撑和应用演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回应群众利益需求、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数字化治理变革提供了重要动力。进一步突破技术、文化、制度和结构的约束,在大数据战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开放共享和在线频繁互动,推进整体性治理和参与式治理,同时尽量规避“数据崇拜”陷阱,克服区域性、群体性、代际性数字鸿沟,使数字技术成为驱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三是推动法治治理结构转型,以“社会治理法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