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10月下期
新时代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向及其四维进路/管志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管志利
日期:2020-12-04 15:30:36
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以“一元论”立场解决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关系的理论困惑,这昭示我们在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做出社会治理决策、创新社会治理制度的过程中,要与国家治理大局、国家治理决策、国家治理的制度理性和实践逻辑相契合、相一致、相统一。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不同角度的映射,前者是后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从根本上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
(二)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框架下的社会治理能力体系和能力建设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包括社会治理的主体、手段、过程、基础与路径的现代化,并相应通过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发挥“法—理—情”的正效应,正确协调利益和化解矛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统筹治理改革和体制创新等而得以实现。杨宜勇等在考虑历史和现代、继承和发展、先进性和可持续性等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的总体框架,这个框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是一个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多元主体共治社会治理体系、法治—自治—共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机制、以提升治理绩效为目标的社会治理能力等四个层面的现代化体系。[3]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后者是社会治理主体系统在社会治理活动中表现来的行为能力,并由其产生的社会治理效能来进行检验。鹿斌和金太军把现代社会治理能力视为公共权力行使的实践样态,是由表达能力和行动能力组成的结构性功能体系。其中,表达能力包括凸显人民主体价值的人本主义逻辑能力、内嵌现代性要素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注重个人意识表达的现代理性叙事能力,行动能力包括资源汲取能力、公民参与能力、国家规制能力和危机反应能力等。这些能力体系构成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为框架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发展形态,并随着社会发展演变而不断调整和更新。[4]社会治理能力由“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构成,并具有系统性、分层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一个完整的社会治理能力体系应该包括治理体系的规划能力、治理结构的生成与运行能力、治理过程的监管能力、治理效果的评价能力和治理目标的回溯能力。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决策,因而决策能力就成为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能力,审慎、反诘、公共性、追责等原则将成为提升理性决策质量的重要支点。根据我国政治与社会关系及其发展现状,社会治理现代化应高度重视“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常态治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公共与国防安全保障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能力体系建设及其在地方落实情况的评估机制建设。
二、经验分析:影响新时代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
(一)社会治理结构的要素选择与重构,影响社会治理能力结构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社会结构由单位社会转变为公共社会,利益组织化架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组织结构、社会联系方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治理结构由过去“国家(政府)委托—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