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4月下期

政府事务代表”模式的实践特点、实际难点及实施靶点——对杭州市抽调干部进驻企业的观察/邹东升 王 鑫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邹东升 王 鑫    日期:2020-05-21 20:44:52
,政府预算是既定的,具有前瞻性,政府所倾注的人力、财力、物力也是有限的,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无法过多地介入市场活动,从而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面面俱到的公共服务。正如“阿罗不可能定理”对社会选择与个人偏好做出的阐明:政府的有限性决定了服务职能的有限性,服务职能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优先性与阶段性。换言之,政府无法一次性兼顾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无法提出完美的可接受方案。
  (二)对“代表”的无原则逢迎易导致进驻目标发生偏离
  “代表”入驻企业,本意是为企业答疑解惑,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培育良好政商关系,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但在实践中,碍于官本位思想的惯性影响,企业可能对“代表”无原则地逢迎,进而加剧官本位、权力本位价值理念在此次试点过程中的阻滞影响。故此,此次试点一经提出,就有网友质疑,“企业是否会讨好‘代表’”“进驻之后是否存在行为异化”。需要阐明的是,“代表”不具备去行政化特征,其仍属于公务员体系。“代表”的职级、编制也都归属于原政府机关,其薪资发放、岗位监管等方面,各企业均无权干预,也不得干预。一方面,在有些企业,“代表”进驻前,企业的相应事务是由专属岗位承担。在“代表”进驻后,一些企业原先设置的政府专员职位所承担的部分工作,转由“代表”来负责。不可否认这一转化过后的优势,但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企业既定的管理模式,一些岗位的职责、职能面临重新分配、洗牌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代表”在企业中有参与权、发言权和一定的决定权,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为此,企业很可能对“代表”的言行举止十分关注,挖空心思去揣摩“代表”的意图,想方设法对其迎合、奉承,从而争取更多的资源。在这种背景下,政商之间难以逾越的一道合作鸿沟在无形中生成,无原则的奉承、逢迎势必会使本次试点的原始初衷变异。
  (三)“代表”对民营企业可能存在跨界干预
  “代表”进驻企业,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围绕政务服务所产生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但“代表”基于自利、官本位等因素,在服务中会自觉不自觉地附上“企业内部成员”的隐性身份,从而以“行政”跨界干预“经营”。一方面,由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意识薄弱,对自己应有的建议、监督、检举等权益知之甚少。在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企业极易产生盲从于进驻干部的行为,因而间接给进驻“代表”扩充了权力肆意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工作的独特性,为了提升进驻服务的效能,政府机关会给予进驻“代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用来应对服务过程中预期之外的问题,从而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政务对接效率。然而,部分“代表”的制度意识、规则意识不牢,在进驻企业后,当面对形形色色的利益置换以及自由裁量权时,他们很难管住手中“任性的权力”,对企业自主经营进行干预。权力具有刚性色彩又具备隐性推力,这种隐性推力最显著的特性就是政治话语权。笔者认为,政治话语权是政治渗入其他领域并对后者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权力。按理说“代表”和企业都享有平等话语权,但是,一旦平等性被贴上了“政治”“公权力”的标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