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2月下期

积极的政治信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隋斌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隋斌斌 日期:2020-03-18 16:36:48
对他人利益认知和尊重基础之上”的正向认知。而政府在民众政治参与过程中,能够获得全面准确的民众信息,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化、合法性支持。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能够使政府对社会更加具有责任意识和回应意识,并能够塑造民众的公共意识,使参与各方从关注局部利益走向关切公共利益。在很大意义上,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是积极政治信任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持元素。
  (二)政府是否能够从价值塑造和传递层面将自身执政理念与社会理念进行融合
  积极的政治信任的建构最终需要政府和民众在价值认知领域具有一致性,这要求政府能够从价值塑造和引导层面将执政理念与社会理念进行有机融合。一般意义上,如果政府执政理念和社会核心理念不相容,那不仅导致二者出现直接的价值分歧,并且会最终导致二者对彼此的负向认知。在客观层面,执政是以公共权力的占有为目标导向的,这将导致政府的执政理念具有较强的刚性特质。而与之相异的是,社会核心理念注重道德秩序,具有较强的柔性特质。政府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往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教育进行传递的,而社会核心理念往往是通过社会自发的文化演进慢慢渗透人心的。政府执政理念和社会理念从形成路径到表现形态的不同意味着政府要说服社会民众认可自身行为,最基础的环节是要在理念塑造层面将自身执政理念与社会理念进行融合。这种价值和理念的融合与传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政府必须从政治和社会核心价值中提炼出一套符合二者价值融合的话语体系。譬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提出的“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共同价值观,有效地将传统重视家国情怀的儒家价值观与重视宽容、妥协、社会公共精神的现代民主价值进行了有机融合。其次,要借助于有效的政治动员。政治动员中的价值取向能转化为个人的“独立意见”和对公共政策的“自发”选择。在任何政治体系中,积极正向的民意形成都离不开政府自上而下的行为示范和有效的政策引导。政府通过理念和政策输出引导民众形成对自身行为的支持,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政府倡导价值的社会化来实现。而在政府倡导价值社会化的过程中,民众存在一个从被动吸纳到主动参与、主动判断的转化过程。民众一开始可能是被动接受政府的宣传或引导,但在现实环境下,结合对具体政府公共政策的判断,政府的政治动员逐渐地被内化为民众个体的政治意见,进而激发民众进行政治参与并最终形成政治价值。
  (三)政府能否与民众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政治沟通
  实现良性的政治动员和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最终还是需要依靠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政治沟通。积极有效的政治沟通是积极的政治信任型构绕不开的关键环节。因为政治信任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流动的商品”,民众在不停地接收新的政治信息时,会持续地调整他所认定的政治客体(机构或体制)的可信任度。[8]政府传达信息的方式、民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政府解释信息的角度、民众理解信息的角度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信任这一流动商品的发展动向。因此,要型构积极的政治信任,根本在于确保一种积极有效的政治沟通能够贯穿政治治理过程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政治沟通,政治体系的德性才能够被认知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