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2月下期

积极的政治信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隋斌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隋斌斌 日期:2020-03-18 16:36:48
性计算而陷入一种政治不信任的状态。消极的政治信任依靠和塑造的不是一个积极踊跃的社会,而是把建构政治信任的动力大部分寄托于政府一方。从表面上看,似乎在此种政治信任形态下,政府行为的压力较小,但极易造就一种脆弱性的政治信任架构。在此种政治信任架构下,政府获取的政治支持和信任可能会比积极政治信任状态下政府获取的支持度要高,但是这种高信任度的形成是建立在政府对社会强大的控制力上的,而且这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政府和执政者“人格化”的信任,而非制度化信任。在此种政治信任架构下,政府和民众在沟通互动时,信息并不是充分流动的,透明度完全取决于信息掌握方——政府的意愿,这导致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有效的中间“缓冲”地带。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要直接回应民众诸多政治期待,民众过度依赖政府承诺和福利输出,而政府也过度依赖民众在非公共参与基础上形成的对政府的正向认知。在这种政治信任结构中,信任关系的两端——政府和民众的责任与行为模式都被简化了,前者负责提供信息、承诺和福利,后者只负责根据政府输出提供“态度”。这种简单化,看似方便了政治信任的建立,但事实上不仅为不信任的产生和信任的崩溃提供了方便,也易使信任和不信任之间的转化处于盲目、非理性的状态。
  所以,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型构何种形态的政治信任,是积极的政治信任,还是消极的政治信任?从现代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建构一种积极的政治信任架构是大部分国家和政府追求与的目标。现代政治发展至今,精英政治和大众政治之间的磨合与均衡对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种积极的政治信任同样也需要在精英政治和大众政治之间达成均衡。在这个过程中,承认精英智力优势与培育公共精神、认可大众理性思考能力是同样重要的。因此,从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层面看,一种和平的精英治理下的大众政治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对精英和大众智力、公共精神的双重引导与认可。在此基础上,重要的是精英和大众、政府和大众之间要具有立体互动的渠道与机会。抑或是说,积极的政治信任体系的形成必须是建构在多向度沟通基础上的不信任机制之上的。
  三、积极政治信任的型构分析
  与一般政治信任型构相比,积极的政治信任的型构是一个更加复杂和系统化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积极的政治信任形态和消极的政治信任形态在现实中是共存的。积极的政治信任的构建需要政府和民众双方的积极努力,既需要政府能够主动构建一种开放包容的政治沟通环境,也需要具有公共精神的民众群体的存在和培育。在现实政治运行中,这种状态的实现需要政府向社会赋权,同时社会也能够回应和理性参与政府过程。但作为公权力的执掌方,在权力运行的规则下,政府很难依靠自身抑制扩大权力行使空间的冲动,而负责任民众群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一个时间维度的问题,是需要打破既有历史文化营造的惯性行为均衡后的社会自我成长。因此,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信任相比,积极的政治信任的型构需要优化路径选择。
  在普遍意义上,政治信任建构一般包含两种路径:文化路径和理性选择路径。文化路径强调的是政治信任根植于文化传统,与外生于政治过程的政治文化、社会资本等要素紧密相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政治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