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4月中期

“智能化+官僚制”:政府官僚制组织的改进和价值/宋 君 张国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宋 君 张国平 日期:2018-06-06 17:28:56
div>
  同时,伴随着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分工日趋细化,为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和精确性,应根据管理事务的相似性进行部门设置,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限定不同部门的管理范围和权力界限,从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越位、错位或者缺位,职能部门进而得以广泛发展。
  (二)组织构造特点: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的层级体系
  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控制的体系,是特定权力的使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在这一体系中,按照权力的大小和“命令—服从”的关系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等级序列和控制体系,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组织高层通过对专业化职能部门中的技术官僚的控制来发号施令,令行禁止,层层节制,确保管理效率,并依此逐步向下一层渗透,由此,自上而下的等级链加集权结构得以形成和普遍运用,各项工作秩序井然,并实现对组织内外的有效控制。
  (三)组织运作要求: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官僚制组织设计专注于行政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度化”“非人格化”则是实现稳定、连续的基础。首先,通过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行为,权力的运用范围和程度受到制度的严格制约,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确立的是正式规则下产生的工作关系和制度关系,严格按章办事。
  同时,官僚制组织成员的“非人格化”要求其排除任何的政治取向、个人情感、利益追求,不允许将私人情感、人际关系、个人爱憎掺杂在内,更不能因人格化的倾向而破坏组织的正式规则,充分保持客观、中立,摆脱传统管理中的随机、易变、主观及偏见,从而确保管理活动不会因人、因事而异。要综合专业化分工、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固定的制度导向,克服、制约或减少传统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使管理的稳定性、持续性、一致性、可靠性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二、官僚制组织设计的弊端
  
  官僚制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在实践中也恰恰成为制约其自身良性运作的渊薮,越是严格地遵循那些原则,“反功能”的效果也就越突出。换言之,每一种原则都有其特有的病态表现。遵循规则会演变为僵化和官样文章,“非人格化”会衍生出官僚式的冷漠和迟钝,等级制抑制了个人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3]总结官僚制组织设计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化和部门化带来的狭隘化和碎片化
  专业化的初衷是为了获取管理的专业性及效率。但专业性使得技术官僚在获得专业领域不可比拟的优势的同时,丧失了对其他领域的深入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大局观,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部门化的依据是根据工作的相似性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而进行的设计,目的是确定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责任的归属,以求分工合理、职责分明,专业事务归口管理。但与此同时,却导致整个组织的碎片化,部门与部门之间难以有效衔接,信息共享不足,业务联系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单兵突进”和“整体协调”的矛盾,也可能因为部门利益而推诿扯皮或相互掣肘,更使得组织陷入“大部制”下合并、精简机构与分工细化下机构膨胀的冲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