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探微/靳浩辉 杜君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靳浩辉 杜君璞 日期:2017-10-16 09:30:23
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帛书要篇》也记载孔子强调说:“《易》,我复(覆)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可见,孔子把《易经》看作一部有关道德与伦理的著作,其中也自然包括管理伦理的内容。
  三﹑管理历程之缕析
  孔子跌宕起伏的管理历程散发出浓厚且丰富的伦理意蕴,也同样构成了其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
  (一)出身与所属阶层——落寞贵族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为了避难来到鲁国,在其父叔梁纥时,家道已经沦落为士,叔梁纥与颜氏野合而生下孔子。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不久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留下孔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的母亲死后,孔子甚至失去了作为士族的资格,无法享受季氏飨士的待遇,被季氏的家臣阳虎所取笑,“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这种出身对其管理伦理思想的生成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孔子汲汲于仕途,乐于与贵族交往并试图重新迈入贵族序列,因此努力学习礼、乐、射、御、书、术,并“学而优则仕”,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制秩序;另一方面,孔子又与平民保持一种天然的亲和感,其所收的弟子绝大多数都是平民出身,进而提出了“均平”的民本管理思想。
  (二)管理历程的开端——循序渐进
  孔子长大成人后,其管理历程是以做季氏手下管理仓库的官吏为开端的。“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管理统计准确无误,接着又做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后来孔子因为鲁昭公失权被逐来到齐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齐景公再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在节财”,齐景公深为赞赏,想要把尼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晏婴制止,后来孔子不得不再回鲁国。而当时的鲁国,三家当权,陪臣执国命,面对礼崩乐坏的情景,孔子暂时从仕途上隐退下来,专注于教学。可见,孔子管理历程的开端是循序渐进且多有坎坷的。这既锻造了孔子敢于面对艰难困苦、隐忍坚毅的性格,也体现出孔子极力摆脱穷苦处境和改变卑贱身份的现实想法,同时练就了孔子诸多的管理才干,为以后的管理历程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管理历程的推进——隳三都
  后来,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经过其一年的治理,“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孔子家语?相鲁》)。在中都取得大治,四方都来效法他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