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探微/靳浩辉 杜君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靳浩辉 杜君璞 日期:2017-10-16 09:30:23
子世袭,为大宗;其他的庶子则为小宗。在宗统中,嫡长子一系是大宗,各庶子的一系为小宗。在君统中,大宗是“主”,小宗是“臣”。周朝的礼乐制度非常烦琐,也非常完备。《仪礼》记载,周礼大致可以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礼:一是吉礼,即关于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的典礼。二是凶礼,即关于丧葬、饥荒、灾害等方面的礼制。三是军礼,即关于军事演习与征伐等军事行动的仪式。四是宾礼,即关于诸侯对天子的朝觐以及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活动的仪式。五是嘉礼,即关于昏冠宴饮之礼和任官授爵的仪式。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周代的礼制制度“上继往圣,下开来学”,颇具气象,对其影响极深,所以孔子将其一生的理想与抱负定格为恢复周礼。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孔子生活在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封地鲁国,而鲁“犹秉周礼”(《左传?闵公元年》)、“周礼尽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鲁国推崇礼乐文化的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孔子,“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从小就养成了崇尚礼的精神气韵,成年后“志于学”而“不惑”,使得他对于包含管理与伦理的周礼有了更加深切的体味。所以当其面对卿大夫僭越周礼的行径时,发出了“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的谴责,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更是向列国国君推荐周礼,可见,周礼作为孔子管理伦理的重要思想,伴随孔子的一生,如影随形。
  (三)周代德治理念对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塑造
  周代德治理念也塑造了孔子管理伦理思想。以德配天将修德与天命相沟通,是周代德治理念的集中体现。《诗?大雅?文王》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尚书?召诰》曰:“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统治者只有专心致志地遵循和践行先祖王者之德,方能永久地尊享天命。也就是说,统治者是否“敬德”“修德”是获取天命的根据。周人以德配天的思想迥异于殷商的天命观,殷商的天命观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天所赐予的,是受天的委托来治理民众的,所以纣王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尚书?西伯勘黎》)。而周人的以德配天则认为“惟命不于常”(《尚书?康诰》),正是由于纣王“惟不敬厥德”,才导致“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在否认天命绝对性的同时,赋予上天以伦理道德的品质。正是由于周人“勤用明德”,“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尚书?康诰》),因而《左传》称之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在推崇以德配天的同时,还强调“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尚书?康诰》)、“罔不明德慎罚”(《尚书?多方》),倡导在治理民众的时候,要加强道德感化,慎用刑罚。总之,周人德治理念的提出阐发了如何保有天命的思想,同时也回答了革命之正当性的思想,此即“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义。徐复观由此强调中国“道德的人文精神”发轫于周初,可谓独具慧眼。
  孔子继承了周代德治的理念,提出“为政以德,譬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