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探微/靳浩辉 杜君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靳浩辉 杜君璞 日期:2017-10-16 09:30:23
中国文化在此开启了从宗教向人本转型的道路。夏商两代,宗教文化在社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周代的宗教文化虽然异于殷商,强调以德配天,但君权神授的观念没有改变,其维护政权的手段仍然是取悦天地鬼神。而春秋时期,以往具有主宰性的宗教之天逐渐坠落,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人本思潮从而兴起,人们已经意识到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人而非天与鬼神。《诗经》风、雅、颂中出现了大量恨天、骂天、怨天的篇章,如《正月》:“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对天的崇高地位提出挑战,极大动摇了天的权威性,“显示出周人开始在人的社会行为中,而不是在天命中,去寻找社会灾难的直接原因”[2]212。不仅是《诗经》,《左传》对天权威性的怀疑也多有细致入微的论述。《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了郑国子产反对用玉器祈禳以避火灾的建议,说出了“天道远,人道迩”的著名言论。《左传?僖公十九年》中记载宋司马子鱼说:“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中记载随国卿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由此可知,春秋时期人们对天的理解开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种是将天道德化,以天为道德的根源;另一种是将天完全看作自然性质的天。道德化的天使人感到天有某种目的性,与人有一种亲和的关系。而自然化的天只是机械的运行,只会给人以冷冷的概括性的关系或暗示。[3]
  孔子顺应与继承了春秋以来的人本思潮,形成了他“轻鬼神、重人道”的管理思维路径,孕育出“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等仁学管理思想。因此,春秋时代出现的人本思潮“为诸子时代的浮出准备了充分的文化基础,成为儒家等思想文化发展的根源”[4]。不过值得强调的是,孔子仁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不仅仅是对春秋人本思想的赓续与承袭,更是对其深层内蕴的升华与超拔,这也正契合了牟宗三的“开辟价值之源,挺立道德主体”[5]58之说。
  二﹑思想继承之廓清
  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根植于《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基础之上。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坦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损益夏殷之礼,强调“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认为天命赋予自己维系与传承三代“斯文”的重大使命,因而自己屡遭危难,存而不丧。后儒子思在《中庸》中称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称孔子为“集大成者”(《孟子?万章下》)。可见,孔子汲汲于探求传统,具有维护古老传统的浓厚情结,其继承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文化追求不言而喻。[6]如若追本溯源,可以窥探出,尧舜禹等圣王的思想,周代礼制、德治、民本理念主要构成了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另外,《易经》也对孔子管理伦理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故而冯友兰强调,“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于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7]。
  (一)尧舜禹等圣王对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引领
  尧舜禹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根脉所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孔子自称“信而好古”,既赞尧舜禹的皇皇功业,又美三者的彪炳圣德。他赞叹尧:&ldqu
[1][2][3][4][5][6][7][8]